- N +

二維數組的正確定義形式?二維數組作為參數傳遞

其實二維數組的正確定義形式的問題并不復雜,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二維數組作為參數傳遞,因此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二維數組的正確定義形式的一些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的分析吧!

二維數組定義形式正確的是int c[3][] double c[1+2][4]

b只有對全部元素賦初值時,那么第一維的長度才可以不給出,否則定義是錯的例如inta[][3]={1,2,3,4,5,6,7,8,9};

vba數組幾種表示方法

VBA數組有幾種表示方法。1.使用變量名聲明一個數組,并指定數組的長度或元素個數。例如:Dimarr(10)AsInteger,這表示聲明了一個長度為11的整數類型數組。2.使用Array函數創建一個數組,并直接指定數組的元素。例如:arr=Array(1,2,3,4,5),這表示創建了一個包含5個元素的數組,并將對應的值賦給數組的每個元素。3.使用大括號{}包含元素,直接賦值給數組。例如:arr={1,2,3,4,5},這表示使用大括號直接將元素賦值給數組的每個位置。所以,VBA數組的表示方法有以上三種,你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方式來表示數組。

C語言二維數組的定義和引用

一維數組只有一個下標,稱為一維數組,其數組元素也稱為單下標變量。在實際問題中有很多量是二維的或多維的,因此C語言允許構造多維數組。多維數組元素有多個下標,以標識它在數組中的位置,所以也稱為多下標變量。本節只介紹二維數組,多維數組可由二維數組類推而得到。

二維數組的定義

二維數組定義的一般形式是:類型說明符數組名[常量表達式1][常量表達式2]其中常量表達式1表示第一維下標的長度,常量表達式2表示第二維下標的長度。例如:

inta[3][4];

說明了一個三行四列的數組,數組名為a,其下標變量的類型為整型。該數組的下標變量共有3×4個,即:

二維數組在概念上是二維的,即是說其下標在兩個方向上變化,下標變量在數組中的位置也處于一個平面之中,而不是象一維數組只是一個向量。但是,實際的硬件存儲器卻是連續編址的,也就是說存儲器單元是按一維線性排列的。如何在一維存儲器中存放二維數組,可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按行排列,即放完一行之后順次放入第二行。另一種是按列排列,即放完一列之后再順次放入第二列。在C語言中,二維數組是按行排列的。即,先存放a[0]行,再存放a[1]行,最后存放a[2]行。每行中有四個元素也是依次存放。由于數組a說明為int類型,該類型占兩個字節的內存空間,所以每個元素均占有兩個字節。二維數組元素的引用

二維數組的元素也稱為雙下標變量,其表示的形式為:數組名[下標][下標]其中下標應為整型常量或整型表達式。例如:a[3][4]表示a數組三行四列的元素。下標變量和數組說明在形式中有些相似,但這兩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含義。數組說明的方括號中給出的是某一維的長度,即可取下標的最大值;而數組元素中的下標是該元素在數組中的位置標識。前者只能是常量,后者可以是常量,變量或表達式。【例7-6】一個學習小組有5個人,每個人有三門課的考試成績。求全組分科的平均成績和各科總平均成績。

可設一個二維數組a[5][3]存放五個人三門課的成績。再設一個一維數組v[3]存放所求得各分科平均成績,設變量average為全組各科總平均成績。編程如下:

#include<stdio.h>

intmain(void){

inti,j,s=0,average,v[3],a[5][3];

printf("inputscore\n");

for(i=0;i<3;i++){

for(j=0;j<5;j++){

scanf("%d",&a[j][i]);

s=s+a[j][i];

}

v[i]=s/5;

s=0;

}

average=(v[0]+v[1]+v[2])/3;

printf("math:%d\nclanguag:%d\ndbase:%d\n",v[0],v[1],v[2]);

printf("total:%d\n",average);

return0;

}

程序中首先用了一個雙重循環。在內循環中依次讀入某一門課程的各個學生的成績,并把這些成績累加起來,退出內循環后再把該累加成績除以5送入v[i]之中,這就是該門課程的平均成績。外循環共循環三次,分別求出三門課各自的平均成績并存放在v數組之中。退出外循環之后,把v[0]、v[1]、v[2]相加除以3即得到各科總平均成績。最后按題意輸出各個成績。

二維數組的初始化

二維數組初始化也是在類型說明時給各下標變量賦以初值。二維數組可按行分段賦值,也可按行連續賦值。例如對數組a[5][3]:

按行分段賦值可寫為:

inta[5][3]={{80,75,92},{61,65,71},{59,63,70},{85,87,90},{76,77,85}};

按行連續賦值可寫為:

inta[5][3]={80,75,92,61,65,71,59,63,70,85,87,90,76,77,85};這兩種賦初值的結果是完全相同的。【例7-7】求各科平局分和總成績平均分。

#include<stdio.h>

intmain(void){

inti,j,s=0,average,v[3];

inta[5][3]={{80,75,92},{61,65,71},{59,63,70},{85,87,90},{76,77,85}};

for(i=0;i<3;i++){

for(j=0;j<5;j++)

s=s+a[j][i];

v[i]=s/5;

s=0;

}

average=(v[0]+v[1]+v[2])/3;

printf("math:%d\nclanguag:%d\ndFoxpro:%d\n",v[0],v[1],v[2]);

printf("total:%d\n",average);

return0;

}

對于二維數組初始化賦值還有以下說明:1)可以只對部分元素賦初值,未賦初值的元素自動取0值。例如:

inta[3][3]={{1},{2},{3}};

是對每一行的第一列元素賦值,未賦值的元素取0值。賦值后各元素的值為:100200300

inta[3][3]={{0,1},{0,0,2},{3}};

賦值后的元素值為:0100023002)如對全部元素賦初值,則第一維的長度可以不給出。例如:

inta[3][3]={1,2,3,4,5,6,7,8,9};

可以寫為:

inta[][3]={1,2,3,4,5,6,7,8,9};

3)數組是一種構造類型的數據。二維數組可以看作是由一維數組的嵌套而構成的。設一維數組的每個元素都又是一個數組,就組成了二維數組。當然,前提是各元素類型必須相同。根據這樣的分析,一個二維數組也可以分解為多個一維數組。C語言允許這種分解。如二維數組a[3][4],可分解為三個一維數組,其數組名分別為:a[0]a[1]a[2]對這三個一維數組不需另作說明即可使用。這三個一維數組都有4個元素,例如:一維數組a[0]的元素為a[0][0],a[0][1],a[0][2],a[0][3]。必須強調的是,a[0],a[1],a[2]不能當作下標變量使用,它們是數組名,不是一個單純的下標變量。

二維數組大小定義

二維數組定義的一般形式是:類型說明符數組名[常量表達式1][常量表達式2]其中常量表達式1表示第一維下標的長度,常量表達式2表示第二維下標的長度。例如:inta[3][4];說明了一個三行四列的數組,數組名為a,其下標變量的類型為整型。該數組的下標變量共有3×4個,

二維數組表示一個數組的元素是數組類型

二維數組本質上是以數組作為數組元素的數組,即“數組的數組”,類型說明符數組名[常量表達式][常量表達式]。二維數組又稱為矩陣,行列數相等的矩陣稱為方陣。對稱矩陣a[i][j]=a[j][i],對角矩陣:n階方陣主對角線外都是零元素。

二維數組的正確定義形式和二維數組作為參數傳遞的問題分享結束啦,以上的文章解決了您的問題嗎?歡迎您下次再來哦!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