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冒泡排序程序流程圖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過沒關系,因為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冒泡排序算法步驟的知識點,相信應該可以解決大家的一些困惑和問題,如果碰巧可以解決您的問題,還望關注下本站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求匯編語言冒泡排序程序,要簡單的
冒泡排序:
依次比較相鄰的兩個數,將小數放在前面,大數放在后面。即在第一趟:首先比較第1個和第2個數,將小數放前,大數放后。然后比較第2
個數和第3個數,將小數放前,大數放后,如此繼續,直至比較最后兩個數,將小數放前,大數放后。至此第一趟結束,將最大的數放到了最后。在第二趟:仍從第一對數開始比較
(因為可能由于第2個數和第3個數的交換,使得第1個數不再小于第2個 數),將小數放前中,大數放后,一直比較到倒數第二個數(倒數第一的位置上已經是最大的),第二趟
結束,在倒數第二的位置上得到一個新的最大數(其實在整個數列中是第二大的數)。如此下去,重復以上過程,直至最終完成排序。
選擇排序
第一次從下標為0的開始下標為0的這個數與后面的n-1個進行比較;找出最小或者最大的放在下標為0的這個位置;第二次從下標為1的開始比較;查詢剩下的最大或者最小值;放在
下標為1的位置;以此類推;直到排序完成
2000個數組冒泡排序大致需要多長時間
冒泡排序的時間復雜度為O(n^2),即需要執行n^2次比較和交換操作才能完成排序。因此,對于2000個數組進行冒泡排序,大致需要的時間為:2000^2=4,000,000次操作。具體需要的時間取決于計算機硬件的性能和排序算法的實現方式。
冒泡排序的規則
1)基本思想
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就是:從無序序列頭部開始,進行兩兩比較,根據大小交換位置,直到最后將最大(小)的數據元素交換到了無序隊列的隊尾,從而成為有序序列的一部分;下一次繼續這個過程,直到所有數據元素都排好序。
算法的核心在于每次通過兩兩比較交換位置,選出剩余無序序列里最大(小)的數據元素放到隊尾。
(2)運行過程
冒泡排序算法的運作如下:
1、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小),就交換他們兩個。
2、對每一對相鄰元素作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后一對。這步做完后,最后的元素會是最大(小)的數。
3、針對所有的元素重復以上的步驟,除了最后已經選出的元素(有序)。
4、持續每次對越來越少的元素(無序元素)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沒有任何一對數字需要比較,則序列最終有序。
c語言如何用冒泡法排序
冒泡排序是排序算法中較為簡單的一種,英文稱為BubbleSort。它遍歷所有的數據,每次對相鄰元素進行兩兩比較,如果順序和預先規定的順序不一致,則進行位置交換;這樣一次遍歷會將最大或最小的數據上浮到頂端,之后再重復同樣的操作,直到所有的數據有序。
如果有n個數據,那么需要的比較次數,所以當數據量很大時,冒泡算法的效率并不高。
當輸入的數據是反序時,花的時間最長,當輸入的數據是正序時,時間最短。
平均時間復雜度:
空間復雜度:O(1)
#include"stdio.h"
voidswap(int*t1,int*t2)
{
inttemp;
temp=*t1;
*t1=*t2;
*t2=temp;
}
voidbubble_sort(intarr[],intlen)
{
inti,j;
for(i=0;i<len-1;i++){
for(j=0;j<len-1-i;j++){
if(arr[j]>arr[j+1]){
swap(&arr[j],&arr[j+1]);
}
}
}
}
intmain()
{
intarr[]={34,27,55,8,97,67,35,43,22,101,78,96,35,99};
inti;
intlen=sizeof(arr)/sizeof(*arr);
bubble_sort(arr,len);
printf("len=%d\n",len);
printf("usebubblesortthearraryis:");
for(i=0;i<len;i++){
printf("%d",arr[i]);
}
printf("\n");
}
————————————————河南新華
Java中的冒泡排序是如何實現的
謝邀。冒泡排序還是比較好理解的,主要是要理解其核心思想。如果從小到大排序,每一輪排序就找出未完成排序序列中的最大值,然后放在最后,直到排序完成為止。
(冒泡排序過程及結果展示)
一般而言,冒泡排序有以下步驟:
設數組長度為N,比較前后相鄰的兩個數據,如果前值大于后值,就將這兩個值交換。
重復以上步驟,從第0個數據到N-1個數據進行遍歷,最大值就會沉在下方。
以上就是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按照這個定義很快就能寫出代碼:
測試代碼:
運行結果如下:
0,1,1,2,3,3,4,7,8,9,12,22,65當然,如果序列本身有一部分是有序序列,或者本來就排序已經完成,那么遍歷會帶來不少開銷,可以設置一個布爾值進行開關操作。如果已經完成排序,那么中止遍歷,如果未完成,繼續遍歷。
如果你對學習人工智能和科技新聞感興趣,可以訂閱我的頭條號,我會在這里發布所有與算法、機器學習以及深度學習有關的有趣文章。偶爾也回答有趣的問題,有問題可隨時在評論區回復和討論,看到即回。
(碼字不易,若文章對你幫助可點贊支持~)
冒泡排序的例子
快速排序:quicksort:找數組中一個數,把比他大的放到左邊,比他小的放到右邊,然后用遞歸排他左右邊的,直到排完,復雜度O(nlgn)。
4,2,1,6,5.開始選4-2,1,4,6,5,再在2,1里選2-1,2,在6,5里選6-5,6這樣就完了1,2,4,5,6.
冒泡排序:bubblesort:簡單的方法,從第一個數開始,依次和后面比較,比后面大就往后移動,直到排完,舉例:5,1,2,3,4.先看5-1,5,2,3,4-1,2,5,3,4-1,2,3,5,4-1,2,3,4,5.這例子特殊,一下排完,事實上復雜度為O(n*n);
插入排序:insertionsort:簡單的方法,和打牌時排序一樣,復雜度O(n*n)
1,3,2,4,7,5-1,2,3,4,7,5-1,2,3,4,5,7.
堆:heapsort:和樹比較像,有根大枝小或根小枝大的特點,很難講明白,時間復雜度為O(n*lgn)
建議看《算法導論》,或《programmingpearls》很清楚。
好了,關于冒泡排序程序流程圖和冒泡排序算法步驟的問題到這里結束啦,希望可以解決您的問題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