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畫出osi參考模型?簡述OSI模型中每一層的功能

大家好,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解答畫出osi參考模型這個問題,簡述OSI模型中每一層的功能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OSI參考模型有哪七層

OSI模型分為七層,自下而上為物理層(PhysicalLayer)、數據鏈路層(DataLinkLayer)、網絡層(NetworkLayer)、傳輸層(TransportLayer)、會話層(SessionLayer)、表達層(PresentationLayer)、應用層(ApplicationLayer)。

osi模型是什么意思

OSI模型,即開放式通信系統互聯參考模型,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提出的一個試圖使各種計算機在世界范圍內互連為網絡的標準框架。

它提供給開發者一個必須的、通用的概念以便開發完善,可以用來解釋連接不同系統的框架,這是一種被TCP/IP4層模型淘汰的協議,并沒有被大規模使用。

OSI參考模型分哪幾個層次各層次基本功能是什么

1、第7層應用層:OSI中的最高層。它為特定類型的網絡應用程序提供對osi環境的訪問。應用層決定進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基本功能:應用層不僅提供應用過程所需的信息交換和遠程操作,還充當應用過程的用戶代理,完成信息交換所需的一些功能。

2、第6層表示層:主要用于處理兩個通信系統之間交換信息的表示。基本功能:為上層用戶解決用戶信息的語法問題。它包括數據格式交換、數據加解密、數據壓縮和終端類型轉換。

3、第5層會話層:在兩個節點之間建立端到端的連接。它提供了終端系統應用程序之間的對話控制機制。該服務包括在全雙工或半雙工模式下建立連接,盡管可以在第4層中處理雙工模式;會話層管理登錄和注銷過程。基本功能:它專門管理兩個用戶和進程之間的對話。如果在某一時間只允許一個用戶執行特定操作,則會話層協議管理這些操作,例如防止兩個用戶同時更新數據庫中的同一組數據。

4、第4層傳輸層:傳輸層是網絡體系結構中高低層之間的接口層。傳輸層不僅是單一的結構層,也是整個分析體系結構協議的核心。傳輸層為會話層用戶提供端到端可靠、透明、優化的數據傳輸服務機制。基本功能:它包括全雙工或半雙工、流控制和錯誤恢復服務;傳輸層將消息分成若干組,并在接收端重新組織它們。可以通過不同的連接將不同的分組發送到主機。這樣,可以在不影響會話層的情況下獲得更高的帶寬。當建立連接時,傳輸層可以請求服務質量,服務質量指定可接受的參數,例如誤碼率、延遲、安全性等。它還可以實現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功能。

5、第3層網絡層:該層通過尋址建立兩個節點之間的連接,為源的傳輸層發送的數據包選擇合適的路由和交換節點。并根據地址正確傳輸到目的地的傳輸層。基本功能:它包括通過互連網絡路由和中繼數據;除了路由,網絡層還負責建立和維護連接,控制網絡擁塞,并在必要時生成計費信息。

6、第2層數據鏈路層:在這一層中,數據被框定,流控制被處理。屏蔽物理層,為網絡層提供數據鏈路連接,并對可能出錯的物理連接執行幾乎無錯誤的數據傳輸(錯誤控制)。基本功能:此層指定拓撲并提供硬件尋址。常用設備包括電橋和開關。

7、第1層物理層:在OSI參考模型的底部。常用設備包括網卡、集線器、中繼器、調制解調器、網線、雙絞線、同軸電纜。基本功能: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以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

osi參考模型是什么標準

OSI(OpenSystemInterconnect)開放式系統互聯。一般都叫OSI參考模型,是ISO(國際標準化組織)組織在1985年研究的網絡互聯模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的最著名的標準是ISO/iIEC7498,又稱為X.200協議。該體系結構標準定義了網絡互連的七層框架,即ISO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在這一框架下進一步詳細規定了每一層的功能,以實現開放系統環境中的互連性、互操作性和應用的可移植性。

開放系統OSI標準定制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將整個龐大而復雜的問題劃分為若干個容易處理的小問題,這就是分層的體系結構方法。在OSI中,采用了三級抽象,即體系結構、服務定義和協議規定說明。

OSI參考模型定義了開放系統的層次結構、層次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各層所包含的可能的服務。它是作為一個框架來協調和組織各層協議的制定,也是對網絡內部結構最精練的概括與描述。

OSI的服務定義詳細說明了各層所提供的服務。某一層的服務就是該層及其下各層的一種能力,它通過接口提供給更高一層。各層所提供的服務與這些服務是怎么實現的無關。同時,各種服務定義還定義了層與層之間的接口和各層的所使用的原語,但是不涉及接口是怎么實現的。

OSI標準中的各種協議精確定義了應當發送什么樣的控制信息,以及應當用什么樣的過程來解釋這個控制信息。協議的規程說明具有最嚴格的約束。ISO/OSI參考模型并沒有提供一個可以實現的方法。ISO/OSI參考模型只是描述了一些概念,用來協調進程間通信標準的制定。在OSI范圍內,只有在各種的協議是可以被實現的而各種產品只有和OSI的協議相一致才能互連。這也就是說,OSI參考模型并不是一個標準,而只是一個在制定標準時所使用的概念性的框架。

在歷史來看,在制定計算機網絡標準方面起著很大作用的兩大國際組織是CCITT和ISO。CCITT與ISOTC97的工作領域是不同的,CCITT主要是從通信角度考慮一些標準的制定,而ISO的TC97則關心信息的處理與網絡體系結構。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通信與信息處理的界限變得比較模糊了。于是,通信與信息處理就都成為了CCITT與TC97共同關心的領域。CCITT的建議書X.200就是開放系統互連的基本參考模型,它和ISO7498基本是相同的。

最早的時候網絡剛剛出現的時候,很多大型的公司都擁有了網絡技術,公司內部計算機可以相互連接。可以卻不能與其它公司連接。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規范。計算機之間相互傳輸的信息對方不能理解。所以不能互聯。

ISO為了更好的使網絡應用更為普及,就推出了OSI參考模型。其含義就是推薦所有公司使用這個規范來控制網絡。這樣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規范,就能互聯了。

IEEE802局域網參考模型與OSI參考模型有何異同

IEEE802參考模型:IEEE802參考模型是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在1980年2月制訂的,稱為IEEE802標準,這個標準對應于OSI參考模型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又劃分為邏輯鏈路控制子層(LLC)和介質訪問控制子層(MAC)。

osi參考模型的結構

OSI參考模型采用分層結構化技術,將整個計算機網絡的通信功能分為7層,由底層到高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畫出osi參考模型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簡述OSI模型中每一層的功能、畫出osi參考模型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