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自動裝配原理
Spring的自動裝配原理是通過依賴注入(DependencyInjection,DI)實現的。依賴注入是指在創建對象的過程中,將所依賴的其他對象(依賴對象)自動注入到目標對象中,從而實現對象間的關系建立和依賴解析。
Spring的自動裝配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的:
1.根據注解:Spring通過掃描帶有特定注解的類,從容器中查找匹配的依賴,并將其注入到目標對象中。常用的注解有@Autowired、@Qualifier、@Resource等。
2.根據類型:Spring根據目標對象所聲明的依賴類型,在容器中自動查找匹配的依賴,并將其注入。如果存在多個匹配的依賴,可以使用@Qualifier注解或者泛型限定符來指定具體的依賴對象。
3.根據名稱:Spring根據目標對象所聲明的依賴名稱,在容器中查找名稱匹配的依賴,并將其注入到目標對象中。
自動裝配的步驟如下:
1.Spring容器掃描并加載所有的Bean定義。
2.當需要創建一個Bean時,Spring通過Bean的定義信息找到對應的Class,并創建該Class的實例。
3.對于該實例的屬性,Spring會檢查相應的注解或配置來確定是否需要進行自動裝配。
4.如果需要進行自動裝配,Spring會根據注解、類型或名稱等方式查找匹配的依賴,并將其注入到目標對象的對應屬性中。
5.完成自動裝配后,Spring會調用Bean的初始化方法,最終將Bean返回給調用者。
需要注意的是,自動裝配是根據Spring容器中注冊的Bean定義和配置信息來實現的。所以,在使用自動裝配時,確保類和依賴對象正確地注冊到Spring容器中,并配置正確的注解或配置信息,以便正確地進行自動裝配。
總結一下,Spring的自動裝配原理是利用依賴注入來實現的,通過掃描注解、類型或名稱等方式,自動查找匹配的依賴,并將其注入到目標對象中,從而實現對象之間的關系建立和依賴解析。
springboot三大原理
我們只是導入了一個依賴項
,但是該依賴項借助Maven的依賴傳遞幫我們導入了大量web開發要使用的包,如果解壓該依賴對應的<spring-boot-starter-web-2.1.1.RELEASE.jar>文件,我們發現該jar文件中其實是沒有什么實質性內容的,因為它只是一個pom項目,實質性內容在該包對應的<spring-boot-starter-web-2.1.1.RELEASE.pom>文件中,該文件由mavne在下載jar文件時下載,在該文件中聲明了很多依賴項,如:spring-webmvc、spring-web等。
簡而言之,我們的項目如果依賴了某個starter,那么該starter又會依賴很多其他依賴項,而Maven的依賴傳遞會把starter依賴的依賴項添加到我們的項目中。starter只是做為了一個我們項目依賴項的導入中介。
有關maven的依賴傳遞可以參閱相關資料,簡單描述如下:
項目A依賴于B,B又依賴于C。項目A只需要聲明依賴于B,不需要聲明依賴于C,Maven自動管理這種依賴的傳遞。
Spring SpringMVC SpringBoot三者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
無論是Java開發還是互聯網架構領域,Spring、SpringMVC、SpringBoot這些專業術語會經常出現在我們眼前。這也無可厚非,畢竟這三者都是Java生態中較為重要的技術,而Spring框架毫不夸張的說更是顛覆性技術。那這三者是什么樣的依附關系呢?下面我來做個總結供大家參考。
Spring框架是基礎Spring是一款輕量級開源框架,它使用基本的JavaBean來代替EJB,通過容器管理JavaBean的配置和生命周期,而且提供了AOP、IoC這類高級特性。簡單說,Spring是一個輕量級的IoC(控制反轉)和AOP(面向切面)的容器框架(管理Bean的容器),基于Spring框架使得JavaEE開發更為簡單了。
SpringMVC是基于Spring開發的MVC框架SpringMVC它是基于Spring開發的一款輕量級MVC框架,SpringMVC必須要Spring的Jar包支持才能跑起來。也就是說,SpringMVC是SpringFrameWork的子產品,專門用來做Web開發的。
SpringBoot是Spring的擴展升級,是一套完整的開發包在SpringBoot沒有面世之前,雖說Spring框架很優秀,但是Spring框架需要進行大量的、復雜的配置,依舊是很繁瑣的!于是Spring社區推出了SpringBoot。
SpringBoot可以理解為是Spring框架的擴展版,它消除了Spring的XML配置,實現了自動配置,大大降低了項目開發的難度。
Spring、SpringMVC、SpringBoot三者的關系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對于這個問題大家是怎么看待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交流~我是科技領域創作者,十年互聯網從業經驗,歡迎關注我了解更多科技知識!springmvc與數據庫交互方式
在SpringMVC中,可以使用多種方式與數據庫進行交互,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方式:
使用JDBC:JDBC是Java數據庫連接的標準API,可以通過JDBC與數據庫進行交互。在SpringMVC中,可以使用JDBC來執行SQL語句,查詢數據庫并獲取結果。
使用Spring的JdbcTemplate:Spring框架提供了JdbcTemplate類,它是對JDBC的封裝,簡化了JDBC的使用。JdbcTemplate提供了一系列方法,用于執行SQL語句、查詢數據庫并處理結果。通過配置數據源和使用JdbcTemplate,可以在SpringMVC中輕松進行數據庫交互。
使用ORM框架:ORM(對象關系映射)框架可以將Java對象與數據庫表進行映射,使得開發者可以使用面向對象的方式進行數據庫操作。在SpringMVC中,可以使用ORM框架如Hibernate、MyBatis等來進行數據庫交互。ORM框架可以通過配置文件或注解來定義實體類與數據庫表之間的映射關系,并提供了一系列方法來執行數據庫操作。
使用SpringDataJPA:SpringDataJPA是Spring提供的對JPA(Java持久化API)的封裝。JPA是一種Java規范,定義了一組標準的API和注解,用于進行對象與關系數據庫的映射。SpringDataJPA簡化了JPA的使用,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和注解,用于執行數據庫操作。
以上是一些常見的與數據庫交互的方式,在SpringMVC中可以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方式來進行數據庫操作。
mvc為什么先進入
設置在web-inf里面就是為了防止用戶惡意訪問,比如跳過登錄界面直接進入。SpringMVC的運行流程是:通過dispatcherservlet(總控制器),根據用戶訪問地址分別映射到對應的contorller(控制器),然后進行與數據庫的交互,最后將數據展示在jsp又瀏覽器解析為html返回給用戶。
springboot和springmvc區別
springboot和springmvc區別:
springboot只是一個配置工具,整合工具,輔助工具.
springmvc是框架,項目中實際運行的代碼
Spring框架就像一個家族,有眾多衍生產品例如boot、security、jpa等等。但他們的基礎都是Spring的ioc和aop,ioc提供了依賴注入的容器,aop解決了面向橫切面的編程,然后在此兩者的基礎上實現了其他延伸產品的高級功能。
SpringMVC提供了一種輕度耦合的方式來開發web應用。它是Spring的一個模塊,是一個web框架。通過DispatcherServlet,ModelAndView和ViewResolver,開發web應用變得很容易。解決的問題領域是網站應用程序或者服務開發——URL路由、Session、模板引擎、靜態Web資源等等。
SpringBoot實現了自動配置,降低了項目搭建的復雜度。它主要是為了解決使用Spring框架需要進行大量的配置太麻煩的問題,所以它并不是用來替代Spring的解決方案,而是和Spring框架緊密結合用于提升Spring開發者體驗的工具。同時它集成了大量常用的第三方庫配置(例如Jackson,JDBC,Mongo,Redis,Mail等等),SpringBoot應用中這些第三方庫幾乎可以零配置的開箱即用(out-of-the-box)。
SpringBoot只是承載者,輔助你簡化項目搭建過程的。如果承載的是WEB項目,使用SpringMVC作為MVC框架,那么工作流程和你上面描述的是完全一樣的,因為這部分工作是SpringMVC做的而不是SpringBoot。
對使用者來說,換用SpringBoot以后,項目初始化方法變了,配置文件變了,另外就是不需要單獨安裝Tomcat這類容器服務器了,maven打出jar包直接跑起來就是個網站,但你最核心的業務邏輯實現與業務流程實現沒有任何變化。
總結:
Spring最初利用“工廠模式”(DI)和“代理模式”(AOP)解耦應用組件。大家覺得挺好用,于是按照這種模式搞了一個MVC框架(一些用Spring解耦的組件),用開發web應用(SpringMVC)。然后發現每次開發都寫很多樣板代碼,為了簡化工作流程,于是開發出了一些“懶人整合包”(starter),這套就是SpringBoot。
所以,用最簡練的語言概括就是:
Spring是一個“引擎”;
SpringMVC是基于Spring的一個MVC框架;
SpringBoot是基于Spring4的條件注冊的一套快速開發整合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