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tcp ip參考模型?osi參考模型

各位老鐵們,大家好,今天由我來為大家分享tcp ip參考模型,以及osi參考模型的相關問題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謝謝大家了哈,下面我們開始吧!

TCP/IP網絡參考模型有哪幾層

TCP/IP協議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層參考模型。傳統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是一種通信協議的7層抽象的參考模型,其中每一層執行某一特定任務。該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種硬件在相同的層次上相互通信。這7層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而TCP/IP通訊協議采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絡來完成自己的需求。這4層分別為:應用層:應用程序間溝通的層,如簡單電子郵件傳輸(SMTP)、文件傳輸協議(FTP)、網絡遠程訪問協議(Telnet)等。傳輸層:在此層中,它提供了節點間的數據傳送服務,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用戶數據報協議(UDP)等,TCP和UDP給數據包加入傳輸數據并把它傳輸到下一層中,這一層負責傳送數據,并且確定數據已被送達并接收。互連網絡層:負責提供基本的數據封包傳送功能,讓每一塊數據包都能夠到達目的主機(但不檢查是否被正確接收),如網際協議(IP)。網絡接口層:對實際的網絡媒體的管理,定義如何使用實際網絡(如Ethernet、SerialLine等)來傳送數據。

tcp/ip模型層次排序

TCP/IP模型由低到高的順序是網絡訪問層、互聯網層、傳輸層、應用層。

1、網絡訪問層

在TCP/IP參考模型中并沒有詳細描述,只是指出主機必須使用某種協議與網絡相連。

2、互聯網層

整個體系結構的關鍵部分,其功能是使主機可以把分組發往任何網絡,并使分組獨立地傳向目標。這些分組可能經由不同的網絡,到達的順序和發送的順序也可能不同。高層如果需要順序收發,那么就必須自行處理對分組的排序。互聯網層使用因特網協議(IP)。

3、傳輸層

使源端和目的端機器上的對等實體可以進行會話。在這一層定義了兩個端到端的協議,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TCP是面向連接的協議,它提供可靠的報文傳輸和對上層應用的連接服務。

為此,除了基本的數據傳輸外,它還有可靠性保證、流量控制、多路復用、優先權和安全性控制功能。UDP是面向無連接的不可靠傳輸的協議,主要用于不需要TCP的排序和流量控制等功能的應用程序。

4、應用層

包含所有的高層協議,包括:虛擬終端協議(TELNET)、文件傳輸協議(FTP)、電子郵件傳輸協議(SMTP)、域名服務(DNS)、網上新聞傳輸協議(NNTP)和超文本傳送協議(HTTP)等。

tcp/ip模型分別是什么

TCP/IP參考模型是計算機網絡的祖父ARPANET和其后繼的因特網使用的參考模型。ARPANET是由美國國防部DoD(U.S.DepartmentofDefense)贊助的研究網絡。逐漸地它通過租用的電話線連結了數百所大學和政府部門。當無線網絡和衛星出現以后,現有的協議在和它們相連的時候出現了問題,所以需要一種新的參考體系結構。這個體系結構在它的兩個主要協議出現以后,被稱為TCP/IP參考模型(TCP/IPreferencemodel)。

TCP/IP是一組用于實現網絡互連的通信協議。Internet網絡體系結構以TCP/IP為核心。基于TCP/IP的參考模型將協議分成四個層次,它們分別是:網絡訪問層、網際互聯層(主機到主機)、傳輸層、和應用層。

1.應用層

應用層對應于OSI參考模型的高層,為用戶提供所需要的各種服務,例如:FTP、Telnet、DNS、SMTP等.

2.傳輸層

傳輸層對應于OSI參考模型的傳輸層,為應用層實體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證了數據包的順序傳送及數據的完整性。該層定義了兩個主要的協議: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TCP協議提供的是一種可靠的、通過“三次握手”來連接的數據傳輸服務;而UDP協議提供的則是不保證可靠的(并不是不可靠)、無連接的數據傳輸服務.

3.網際互聯層

網際互聯層對應于OSI參考模型的網絡層,主要解決主機到主機的通信問題。它所包含的協議設計數據包在整個網絡上的邏輯傳輸。注重重新賦予主機一個IP地址來完成對主機的尋址,它還負責數據包在多種網絡中的路由。該層有三個主要協議:網際協議(IP)、互聯網組管理協議(IGMP)和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ICMP)。

IP協議是網際互聯層最重要的協議,它提供的是一個可靠、無連接的數據報傳遞服務。

4.網絡接入層(即主機-網絡層)

網絡接入層與OSI參考模型中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相對應。它負責監視數據在主機和網絡之間的交換。事實上,TCP/IP本身并未定義該層的協議,而由參與互連的各網絡使用自己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協議,然后與TCP/IP的網絡接入層進行連接。地址解析協議(ARP)工作在此層,即OSI參考模型的數據鏈路層。

tcp/ip參考模型的結構和功能

1、TCP/IP共分四層,應用層、主機到主機層、網絡層、網絡接口層。

2、物理層是定義物理介質的各種特性;

網絡層負責相鄰計算機之間的通信;

傳輸層提供應用程序間的通信;

應用層向用戶提供一組常用的應用程序。

應用層,對應OSI的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主機到主機層(TCP),對應OSI的傳輸層。網絡層(IP)(又稱互聯層),對應OSI的網絡層。網絡接口層,對應OSI的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是負責接收IP數據包并通過網絡發送,或者從網絡上接收物理幀,抽出IP數據包,交給IP層。ARP是正向地址解析協議,通過已知的IP,尋找對應主機的MAC地址。RARP是反向地址解析協議,通過MAC地址確定IP地址。比如無盤工作站還有DHCP服務。

tcp ip模型分為哪幾層

tcp/ip參考模型一共分為4層,它們分別為:

1、數據鏈路層,實現網卡接口的網絡驅動程序,以處理數據在物理媒介上的傳輸;

2、網絡層,實現數據包的選路和轉發;

3、傳輸層,為兩臺主機上的應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

4、應用層,負責處理應用程序的邏輯。

關于tcp ip參考模型和osi參考模型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