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osi協議和tcpip協議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過沒關系,因為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osi和tcpip的關系的知識點,相信應該可以解決大家的一些困惑和問題,如果碰巧可以解決您的問題,還望關注下本站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為什么因特網采用tcp/ip模型,不用osi/im參考模型
1、最主要的原因,是osi模型出現的比tcp/ip出現的時間晚,在osi開始使用前,TCP/IP已經被廣泛的應用了。
2、如果要換成osi模型也不太現實。其次是osi是專家們討論,最后形成的,由于沒有實踐,導致該協議實現起來很復雜,很多公司不愿意用osi,與此相比,TCP/IP協議比較簡單,實現起來也比較容易,它是從公司中產生的,更符合市場的要求。
3、綜合各種因素,最終osi沒有被廣泛的應用。
tcp協議工作在osi模型的哪一層
TCP/ip協議分為:TCP:傳輸控制協議IP:網絡協議UDP:用戶數據報協議其中:TCP工作在OSI模型中的傳輸層IPUDP都工作在網絡層
tcp對應于osi協議包含哪幾層
3.TCP/IP模型的分層及與OSI參考模型的對應關系為:
網絡接口層--對應OSI參考模型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
網絡層--對應OSI參考模型的網絡層;
運輸層--對應OSI參考模型的運輸層;
應用層--對應OSI參考模型的5、6、7層。
OSI模型的網絡層同時支持面向連接和無連接的通信,但是傳輸層只支持面向連接的通信;TCP/IP模型的網絡層只提供無連接的服務,但是傳輸層上同時提供兩種通信模式。
tcp/ip體系結構與osl的相同點
OSI/RM和TCP/IP相同之處:都以協議棧的概念為基礎,協議棧中的協議彼此相互獨立;都彩了層次結構的概念,各層的功能也在體相似。
OSI/RM和TCP/IP的不同之處:OSI模型有七層,而TCP/IP只有四層,它們都有網絡層(或稱互聯網層)、傳輸層和應用層,但其他的層并不相同;OSI模型的網絡層同時支持無連接和面向連接的通信,但是傳輸層上只支持面向連接的通信;TCP/IP模型的網絡層只提供無連接的服務,但在傳輸層上同時支持兩種通信模式。
tcp/ip四層模型與osi七層模型的對應關系
TCP/IP與OSI模型是一種相對應的關系。
應用層:大致對應于OSI模型的應用層和表示層,應用程序通過該層利用網絡。
傳輸層:大致對應于OSI模型的會話層和傳輸層,包括TCP(傳輸控制協議)以及UDP(用戶數據報協議),這些協議負責提供流控制、錯誤校驗和排序服務。所有的服務請求都使用這些協議。
互連網層:對應于OSI模型的網絡層,包括IP(網際協議)、ICMP(網際控制報文協議)、IGMP(網際組報文協議)以及ARP(地址解析協議)。這些協議處理信息的路由以及主機地址解析。
網絡接口層:大致對應于OSI模型的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該層處理數據的格式化以及將數據傳輸到網絡電纜。
好了,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