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俄羅斯核戰略轟炸機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核戰略轟炸機的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虎背熊腰:蘇聯/俄羅斯圖-95“熊”轟炸機還是主流嗎
在11月30日,中國國防部發布消息,根據中俄兩國的年度軍事合作計劃,在11月30日,中俄兩國空軍在日本海、東海、西太平洋海域上空組織實施例行性聯合空中戰略巡航。同時,中國海軍的艦艇編隊還穿越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進行了遠海機動訓練。
這次戰略巡航,是由中國的轟-6K轟炸機和俄羅斯圖-95MS戰略轟炸機組成的空中編隊在,日本海和東海海域上空進行的聯合空中巡航,俄羅斯方面的蘇-30SM及蘇-35S戰斗機為編隊護航。
中國空軍派出了2架轟-6K轟炸機,俄軍遠程航空兵派出了2架圖-95MS戰略轟炸機,聯合編隊在的航線先后靠近韓國和日本,日韓都起飛戰機進行監視。韓國空軍出動了F-15K和KF-16等戰機對俄軍機進行了超過30次無線電警告,日本航空自衛隊還起飛F-15J戰斗機進行跟蹤監視,但中俄轟炸機未予應答。
在執行聯合戰巡任務期間,俄羅斯的圖-95MS轟炸機在中國機場著陸,而中國的轟-6K轟炸機在俄羅斯機場降落,這是兩國執行聯合巡航任務以來,首次有轟炸機在對方機場交叉降落。
俄羅斯圖-95戰略轟炸機降落杭州筧橋機場時,有當地網友說,一聽就跟中國轟炸機的聲音不同,很震撼,十幾公里外都能聽到這種轟炸機的轟鳴,仿佛整個杭州城都在顫抖。
圖-95MS是當今世界唯一的使用渦輪螺旋槳的遠程戰略轟炸機,這架轟炸機從里到外都充滿著一種渦輪式蒸汽機時代的工業美學。圖-95MS“熊”式轟炸機是世界上噪音最大的轟炸機,低空全速飛行的噪音甚至能夠傷害地面的人群。
噪音巨大的主要原因,是圖-95MS轟炸機采用了4臺動力澎湃的NK-12MV渦槳發動機,配備大直徑的對轉螺旋槳,螺旋槳槳尖的速度超過了超音速,因此在飛行中會導致嚴重的噪音。
一些曾經攔截過圖-95MS“熊”式轟炸機的美軍戰斗機飛行員回憶,圖-95MS轟炸機發動機和螺旋槳發出的巨大噪音,甚至能蓋過自己駕駛戰機的噴氣發動機的噪音。
由于中俄聯合空中戰略巡航是一個大的作戰任務行動,除了兩國的戰略轟炸機,還需要有其他戰機護航和支援。
俄軍共派出了15架以上的軍機,除了從遠東烏克蘭卡空軍基地起飛的圖-95MS轟炸機之外,還有從海參崴起飛A-50預警機、蘇-30SM和蘇-35戰斗機等。有媒體稱中國空軍還派出了空警-2000預警機進行指揮和支援,以及蘇-30MKK和殲-16殲擊機進行護航。
這是日本在今年年初公布的2021年中俄兩國軍機在日本防空識別區巡航的頻率圖。從圖上可見,中俄在東海,日本海和西太平洋的遠程戰巡的頻率非常高,總體上中國多一些,俄羅斯的航程遠一些。其中中俄戰機重合的航跡,是中俄兩國的聯合戰巡。
在2021年,中國軍機抵近日本附近海域超過600架次,俄羅斯軍機大約200多架次。為監視跟蹤中俄戰機的接近,日本空自每次平均要戰斗起飛4架次飛機,這意味著去年有三千多架次戰斗起飛用于攔截中俄飛機,這讓日本航空自衛隊疲于奔命,太難了。
在中俄聯合戰略巡航的消息發布以后,看到有朋友驚呼:中俄聯盟了嗎?中國開始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了嗎?
其實,這次兩國轟炸機首次在對方機場降落,是一個正常的安排。目前中俄雙方每年都舉行一到兩次聯合戰略巡航,而且每次聯合戰巡都有逐步緊密配合的安排,例如去年中俄組織轟炸機相互飛入對方領空進行編組,但還沒有相互降落。今年的相互降落對方機場就是順理成章的步驟。
不要把目光只局限于俄烏戰爭,仿佛這場戰爭成了中國未來的關鍵。把眼光放得開闊一些,中國的舞臺非常大,中國也有自己的戰略步伐,可不是每天圍著俄羅斯轉的。
中俄聯合戰略巡航的路線非同尋常,兩國轟炸機相互穿越領空,交叉降落,密切協同作戰,實施得非常貼近實戰化的行動,打破了某些國家形成的島鏈枷鎖。在中俄兩國沒有軍事結盟的情況下,中俄兩軍的轟炸機編隊互相穿越對方領空,并進行交叉降落,這充分顯示了中俄兩國的高度互信。
俄羅斯在遠東地區部署的圖-95戰略轟炸機的主要作戰任務之一,就是從北太平洋直接打擊美國的本土。其作戰預想是,由圖-95MS轟炸機攜帶X-555或X-101遠程巡航導彈,從遠東的烏克蘭卡空軍基地起飛,向東北飛行,先跨越勘察加半島,然后再沿著阿留申群島飛行,最后北太平洋上空發射遠程巡航導彈,以導彈轟炸美國的本土。
這條航線是十分重要的。將來,當中國有了航程更遠的轟-XX轟炸機以后,我們也可以考慮一下,轟炸機從我國東北的機場起飛,然后跨越俄羅斯遠東的領空,沿著日本海-堪察加-阿留申-北太平洋的航線,飛去美國附近玩玩......
我們不干什么,就是看看!
6架戰略轟炸機調回烏克蘭卡空軍基地,俄羅斯要釋放什么信號
我現在有一種擔心,那就是如果毛子真的扔了核彈·····尤其是小型核彈。
核彈這個東西,其實威力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大,尤其低當量的小型核彈;
低當量的小型核彈,其實威力遠沒有那么大,也就摧毀個小城鎮。最小的核彈頭可能只有幾十公斤重。
毛子真的對烏克蘭扔了戰術核彈,北約會真的朝毛子扔大核彈嗎?肯定不會;
美國嘛,死道友不死貧道,為了烏克蘭跟俄羅斯拼命?畢竟毛子手里可是真的有大伊萬的。
毛子扔了核彈之后,世界上肯定會對毛子進行制裁;
但是,會不會降低核彈的威懾力?
挨了幾發核彈的烏克蘭照樣活蹦亂跳的。
以后五常再搬出大核彈,會不會嚇不住小國了?
新冠都是大號流感。
核彈不也是大號炸彈嗎?有什么了不起的?
那以后,全世界是不是相互扔個核彈也不是個事?
怕核輻射?切,怎么就不能與核輻射共存?
人家小日本,挨過核彈,爆過核電站,現在正排放核廢水呢,不照樣活蹦亂跳的?
事實上,原子彈可是真的鎮國神器,二戰后,世界能這么久沒有大規模的戰爭,就是因為有原子彈。
這樣五常才能稱為聯合國的五常。
如果以后核彈的威懾力降低,嚇不住小國了,那五常還是五常嗎?
誰還把五常當回事?
俄羅斯的戰略核力量,核武器有多強大
很高興接受邀請,回答這個有趣的問題!俄羅斯的核力量主要來自三位一體的核打擊!戰略導彈發射井,戰略轟炸機,戰略核潛艇!前蘇聯時期,為了對抗北約和冷戰,蘇聯啟動了核反擊工程。即左莫斯科的周邊區域建立了多個彈道導彈發射場。而且在許多不為人知的地方建立了零號工廠,專門負責生產核武器!這些城市大多沒有任何名稱,只有自己的代號,15城,17城,152區!這些不起眼的地方生產出恐怖的伊萬這樣當量巨大的核武器。當然,前蘇聯雖然擁有了不計其數的核武器,但卻極度缺乏投送能力。它的遠程轟炸機的數量和骯程均乏善可陳!于是赫魯曉夫主張,重點發展核潛艇和洲際導彈,而航母計劃則靠邊站。六十年代中期,也是蘇美冷戰的高潮時期,面對美國龐大的航母編隊,蘇聯在全球的活動范圍極為受限,為了打破美軍的海上封鎖和壟斷,前蘇聯將洲際導彈和核潛艇列為優先發展對象是正確的。核潛艇具有長期水下追蹤的能力,監視并攻擊航母編隊,是較理想的手段。洲際導彈具有反擊美國本土的能力,主要以核威懾為主,讓美軍在戰略上有所收斂,投鼠忌器!而且蘇聯還積極進行海外導彈布署,著名的古巴導彈事件,險些釀成一場美蘇之間的海上對決。除了洲際導彈,前蘇聯還開發了很多中程導彈,如SS20,SS24等,這些中異不僅精度高,而且射程遠,戰略數量極其龐大!對美國構成嚴重的軍事威脅!
泠戰時期,雙方就中導問題進行了多次談判,美方要求消除中導數量,蘇聯不為所動,因為雙方拼光了洲際彈道導彈之后,就靠這些中導來撐門面了!前蘇聯的真正核力量來自水下。臺風級,德爾?級,奧斯卡級,這些水下巨物可以單艇完成對美本土的戰略核反擊!臺風級上的SS18,直徑達到2:2米,攜帶10多枚核彈頭,單發足以毀滅美西海岸的重要城市!如果四艇齊射,96枚核導彈足以毀掉整個美國!因此,臺風級擁有艦隊級核潛艇的美譽!前蘇聯除了擁有龐大的核潛艇部隊,而且對水面艦艇上普遍裝備有核彈頭,較為典型的是光榮級,基洛夫級!這些決戰公海的主力戰艦以其攜帶教量的優勢,敢于同航母編隊進行戰斗,光榮級的一次16枚導彈齊射,估計美航母編隊是擋不住的,其任何一艘軍艦也擋不住這樣的飽和攻擊!這種舍我其誰的軍事思想是鑒于蘇聯在技術裝備方面的劣勢,用數量去彌補質量上的差距。另外,圖95,圖22M,逆火,圖160,皆可攜帶核彈頭進行突防轟炸,這是一支優秀的空中核力量,而且前蘇聯多次在空中發射中程導彈,即可對陸,又可對海打擊,這些新型打擊手段令對手防不勝防!
前蘇聯的潛艇上裝備有核魚雷,65型核魚雷的威力巨大,雖未用于實戰,但早已是大名鼎鼎。進入俄羅斯時代,承缽之后的俄戰略導彈仍舊發展迅猛,白楊M,圓錘等大殺器紛紛加入部隊。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擔負戰備值班任務,而且是在北極冷層下長期潛伏!如果有好事的軍迷可以計算一下從白令海峽發射升空,擊中阿拉斯加的時間,這也印證了普京所說的四分鐘打擊美國本土的諾言!綜上所述,俄羅斯的核力量仍然是世界上最具威懾力的軍事存在,它的影響力仍然會持續很多年!不寫啦!噢,想起件小事,昨天傍晚,在海邊游泳的時候,看到一艘大型補給艦,?離太遠,實在分不清型號,反正不是四萬噸的,就是二萬噸的!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大型?給艦,也算開了眼界啦!真不聊了,感謝??平臺的大力支持和信任!也感謝軍迷們的支持和鼓勵!咱們后會有期吧!
俄羅斯試飛首架完全國產的圖-160M戰略轟炸機有何重要意義
意義很大,要知道,之前蘇聯的軍事實力強大,但是其生產彈道導彈、轟炸機、重型坦克的工廠大部分在烏克蘭。
所以,這次俄羅斯生產出來的100%國產Tu-160M轟炸機可以說是從零開始的一個新成就。
其實眼前的Tu-160M并不是之前的Tu-160M了,據俄羅斯的生產廠俄聯合飛機制造公司所描述這架飛機的80%的設備和結構都有改進(注意到了嗎?機尾尖艙變短了?)。
原型機從圖波列夫聯合飛機制造公司下屬喀山飛機制造廠的機場起飛。飛行在600米高度進行,持續約30分鐘。
這件事與其說是造一架原型機不如說是一次成功的考古活動。
原因就是——蘇聯時期的圖紙已經有很大一部分難以找到了,不僅是飛機的總體圖紙大部分缺失,就連發動機圖紙、武器掛架圖紙、起落架圖紙都因為年代久遠的問題缺失了不少。所以,例如這架飛機的發動機已經叫做NK-32-2了,也就并不是之前Tu-160的NK32發動機。而且大家也可以看到飛機的起落架也有大幅度的改變。
至于意義,對于俄羅斯來說可以大批量的補充戰略轟炸機,據悉第一批的10架Tu-160M的總價格僅僅為170億人民幣,均攤到每架Tu-160轟炸機僅僅為17億人民幣的造價。這個價格可以說已經是低得離譜了。
同時,俄羅斯通過這次全部國產化Tu-160M也重新激活了自己的大型作戰飛機的生產能力。
所以類似于PAKDA這樣的項目也有可能重新被激活。
“全新制造”的圖-160M能否帶領俄羅斯重回戰略轟炸機“王者”地位
據環球網導彈,在1月12日,俄羅斯建國31年來第一架完全國產的圖-160M戰略轟炸機首飛,圖-160M是圖-160戰略轟炸機的升級改進型,航程超過16000公里,可發射搭載核武器的遠程巡航導彈,并可搭載40噸各型彈藥。
該機在600米高度飛行了半小時,預計用兩年時間完成試飛,如果有錢的話(真沒有),從2025年開始進入量產,俄軍預計會裝備10架,單價為2.7億美元(約合17億元人民幣)。
俄羅斯國防部在2018年1月簽署了10架新的圖-160M轟炸機的采購合同,當時普京總統都到場進行見證,由此可見俄羅斯對圖-16M轟炸機的重視程度。在未來,俄遠程航空兵至少還需要50架新的圖-160M,與PAKDA并肩服役。
這架轟炸機采用了“考古式”研制,由于蘇聯時期的圖-160是在烏克蘭生產的,因此俄羅斯需要在俄國內進行圖-160轟炸機全部生產體系的全新配套研制,很多工廠已經拆除了零備件生產線,需要進行“考古”式的研制,圖-160M的全新構件和零備件達到了80%,而且還應用了俄羅斯目前最先進的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
圖-160“白天鵝”戰略轟炸機有三種類型,一種是蘇聯時期制造的圖-160,在蘇聯解體時,有8架圖-160在1992至2008年間陸續交付俄羅斯空軍。再加上從烏克蘭接收的8架,俄空軍目前擁有16架完整的具備戰斗力的圖-16戰略轟炸機。
另一種是利用喀山飛機制造廠庫存的13架處于各種裝配階段散件組裝的圖-160M2轟炸機,目前喀山飛機制造廠的倉庫里,還剩下5架處于零件狀態的圖-160。俄羅斯在2015年決定重啟圖-160戰略轟炸機生產線,在2018年1月首飛的圖160M2轟炸機,實際上就是這5架舊機體之一,目前該機還在試飛。預計從2023年開始,俄羅斯會以每年一架的速度將這五架舊機體建造完畢。一開始,利用蘇聯散件制造的圖-160被稱為圖-160M2,現已統一為圖-160M。
第三種就是剛剛首飛的圖-160M轟炸機,這是完全由俄羅斯重新研制的,全新制造的,算是俄羅斯首架完全國產的戰略轟炸機。新生產的圖-160M進行了改進,通過換裝新型發動機、電子設備和機載武器,其作戰半徑、防護水平和打擊能力等戰技指標都有一定程度提高,核打擊和常規打擊能力都有增強。
在當今,轟炸機是否能進行超音速突防,已經不重要了。從空射巡航導彈的作戰能力來說,圖-160與圖-95MS或B-52H或轟-6K沒有區別,戰斗力是一樣的。假如沒有美國B-2轟炸機那么強悍完善的隱身能力,現役轟炸機是無法強行突破敵人的防空系統,進行臨空轟炸機的,這樣做的后果是分分鐘被地空導彈打下來。
很多人有疑問: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俄羅斯還在生產一架毫無隱身作戰能力的戰略轟炸機,還有意義嗎?
從最新首飛的圖-160M被命名為“TU-160M戰略導彈載機系統”,就可以看出來,俄羅斯其實已經放棄了圖-160引以自豪的1.8米萬高空進行1.8馬赫超音速突防的戰術,轉而追求利用圖-160的巨大航程和大載彈量,進行遠程巡航導彈打擊的作戰,從這方面說,圖-160M轟炸機還是擁有非常巨大的威懾力的。
圖-160M是綽號“白天鵝”的圖-160戰略的最新改進型號,是世界上最大的可變后掠翼超聲速戰略轟炸機,由俄羅斯喀山飛機制造廠生產,最大起飛重量高達285噸(中國轟-6K為100噸),采用變后掠翼,可超音速飛行,高空飛行模式時航速1.8馬赫,正常攜彈9噸時最大飛行距離1.2萬公里。轉場航程16000公里,作戰半徑7300公里,最大載彈量40噸,彈倉內的旋轉式掛架可以掛載12枚KH-55系列或Kh-101/102巡航導彈。
俄羅斯恢復生產全新的圖-160M轟炸機,與普京總統堅定支持分不開,普京對于重型遠程戰略轟炸機有著一如既往的癡迷。
“外交抗議一萬次,也不如它的翅膀煽動一次。”這話就是普京曾經說過的,這里的翅膀,就是指遠程戰略轟炸機。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