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還對increment怎么讀不太了解,沒有關系,今天就由本站為大家分享increment怎么讀的知識,包括incorporated怎么讀的問題都會給大家分析到,還望可以解決大家的問題,下面我們就開始吧!
如何用Python3寫一段將Excel數據導入SQL數據庫
提主沒有說導入到哪個sql數據庫,我這里就以導入sqlite3為例。
主要分為2步:1,讀取xls文件的數據;2,寫入sql數據庫
以下excel源文件截圖
importxlrd
importsqlite3
file="H:\\xls\\全國省市縣列表.xls"
data=xlrd.open_workbook(file)
table=data.sheets()[0]#第一個sheets
datalist=[]
foriinrange(1,table.nrows):#總行數
datalist.append(tuple(table.row_values(i)))
conn=sqlite3.connect('d:\\database\\country.db')#數據庫文件的路徑
cursor=conn.cursor()
cursor.execute("createtablecountry(provincevarchar(20),numint,townvarchar(30),townvarchar(30))")##創建表
sql='insertintocountry(province,num,city,town)values(?,?,?,?)'
cursor.executemany(sql,datalist)#插入數據
conn.commit()#提交數據到數據庫
conn.close()#關閉連接
print("導入完成")
導入不同的數據庫有不同的模塊,比如mysql使用pymysql模塊,具體根據你的需求來。
oracle和mysql的區別
1、本質的區別
Oracle數據庫是一個對象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ORDBMS)。它通常被稱為OracleRDBMS或簡稱為Oracle,是一個收費的數據庫。
MySQL是一個開源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RDBMS)。它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RDBMS,作為服務器運行,提供對多個數據庫的多用戶訪問。它是一個開源、免費的數據庫。
2、數據庫安全性
MySQL使用三個參數來驗證用戶,即用戶名,密碼和位置;Oracle使用了許多安全功能,如用戶名,密碼,配置文件,本地身份驗證,外部身份驗證,高級安全增強功能等。
3、SQL語法的區別
Oracle的SQL語法與MySQL有很大不同。Oracle為稱為PL/SQL的編程語言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Oracle的SQL*Plus工具提供了比MySQL更多的命令,用于生成報表輸出和變量定義。
4、存儲上的區別:
與Oracle相比,MySQL沒有表空間,角色管理,快照,同義詞和包以及自動存儲管理。
5、對象名稱的區別:
雖然某些模式對象名稱在Oracle和MySQL中都不區分大小寫,例如列,存儲過程,索引等。但在某些情況下,兩個數據庫之間的區分大小寫是不同的。
Oracle對所有對象名稱都不區分大小寫;而某些MySQL對象名稱(如數據庫和表)區分大小寫(取決于底層操作系統)。
6、運行程序和外部程序支持:
Oracle數據庫支持從數據庫內部編寫,編譯和執行的幾種編程語言。此外,為了傳輸數據,Oracle數據庫使用XML。
MySQL不支持在系統內執行其他語言,也不支持XML。
7、MySQL和Oracle的字符數據類型比較:
兩個數據庫中支持的字符類型存在一些差異。對于字符類型,MySQL具有CHAR和VARCHAR,最大長度允許為65,535字節(CHAR最多可以為255字節,VARCHAR為65.535字節)。
而,Oracle支持四種字符類型,即CHAR,NCHAR,VARCHAR2和NVARCHAR2;所有四種字符類型都需要至少1個字節長;CHAR和NCHAR最大可以是2000個字節,NVARCHAR2和VARCHAR2的最大限制是4000個字節。可能會在最新版本中進行擴展。
8、MySQL和Oracle的額外功能比較:
MySQL數據庫不支持其服務器上的任何功能,如AuditV
maisam與innodb存儲引擎區別與優缺點
MyISAM與InnoDB是Mysql常用的數據庫存儲引擎。兩種類型各有優勢。
具體差別是:MyISAM類型不支持事務處理等高級處理,而InnoDB類型支持。MyISAM類型表強調性能,其執行速度比InnoDB快,但是不提供事務支持,而InnoDB提供事務支持以及外部鍵等高級數據庫功能。
具體實現與細節差別
InnoDB不支持FULLTEXT類型的索引;
InnoDB中不保存表的具體行數,也就是說當執行selectcount(*)fromtable時,InnoDB會掃描一遍整張表來計算有多少行,但是MyISAM只需要簡單地讀出保存好的行數即可。需要注意的是count(*)語句中包含where條件時兩種表的操作是一致的。
對于AUTO_INCREMENT類型的字段,InnoDB中必須包含只有該字段的索引,而在MyISAM中可以和其他字段一起建立聯合索引。
DELETEFROMtable時,InnoDB不會重新建立表,而是一行行刪除;
LOADTABLEFROMMASTER操作對于InnoDB是不起作用的,解決方法是首先把InnoDB轉換成MyISAM表,導入數據后再轉成InnoDB表,但是對于額外的InnoDB特性(如外鍵)的表是不適用的。
InnoDB表的行鎖也不是絕對的,假如在執行一個SQL語句時MySQL不能確定要掃描的范圍,此時InnoDB依舊會鎖全表,例如updatetablesetnum=1wherenamelike'%aaa%'。
兩種類型最主要的差別是InnoDB支持事務處理與外鍵和行級鎖
其實從MySQL的用戶角度來講,二者如何選擇主要是看個人需求了,如果數據庫平臺達到需求:99.9%的穩定性,方便的擴展性和高可用性來說,MyISAM絕對是首選。原因如下:
平臺上大多承載的是讀多寫少的項目,而MyISAM的讀性能比InnoDB要強不少;
MyISAM的索引和數據是分開的,并且索引是有壓縮的,這樣內存使用率就提高了不少。能加載更多索引,而InnoDB是索引和數據緊密捆綁的,沒有使用壓縮從而會造成InnoDB比MyISAM的體積龐大不少。
經常會出現開發人員不小心update一個表的where語句寫的范圍不對,導致整張表都不能正常使用,這是MyISAM的優越性就體現出來了,隨便從當天拷貝的壓縮包中取出對應表的文件,隨便放到一個數據庫目錄下,然后dump成SQL文件導回主庫,并把對應的binlog補上。如果是InnoDB就沒有這么快的速度了。通常情況下一個數據庫實例最小也有幾個G大小。
從接觸的應用邏輯來講,selectcount(*)和orderby是最頻繁的,大概占到整個SQL語句的60%以上的操作,而這種操作InnoDB其實也是會鎖表的,很多人以為InnoDB是行級鎖,那個只是where對它主鍵有效,非主鍵的都是會鎖表的。
如果是定期導某些表的數據,用MyISAM的話會很方便,只需要發給他們對應表的frm、MYI、MYD文件,然后在對應版本的數據庫中啟動即可,而InnoDB則需要導出xxx.sql文件來執行。(說明:frm文件保存的是表的定義,MYD文件是表的內容,MYI是表的索引數據信息)
如果和MyISAM比Insert操作的話,InnoDB還達不到MyISAM的寫性能,如果是基于索引的update操作,雖然MyISAM會遜色與InnoDB,但是那么多高并發的寫,從庫能否追的上也是一個大問題。通常情況下會實現多實例分庫分表架構來解決。
使用事務的項目一般就用InnoDB。大項目總量約幾個億的rows的某一類型(如日志等)業務表會使用MyISAM。
increment怎么讀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incorporated怎么讀、increment怎么讀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