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功率計算公式
計算電功率公式N=IV可以看出,當電路電源電壓固定不變時,影響功率輸出的重要因素是電流。而電流直接由電流流過的電阻決定其大小。
所以,當滑動變阻器阻值最小時,電路功率最大,此時電路最大功率為:N=EE/R2反之電路輸出功率最小,其最小功率為N=EE/(W+R2)。
為什么數學要采用十進制
看到很多網友都認為:這和人的十根手指有關,我也贊同這個觀點。如果某個古代文明的算術系統采取和五(單手手指)十(雙手手指)有關的進位制,還能說是一種巧合,但事實上是所有的古代算術系統均是如此,就說明手指個數和進位制有必然關系。
接下來,讓我們從數字的發展歷史,來更深入的體會數學采用十進制的必然性:
人類最早的算術系統出自古埃及,至今仍可以從尼羅河畔那殘破的陵廟石刻中一窺古埃及圣書體數字的真容。
圣書體數字,用一道豎杠表示1,用窗或錘骨表示10,用套索表示100,蓮花表示1000,用彎曲手指表示10000,用青蛙或蝌蚪表示100000,用神像表示1000000。后來,僧侶體和草書體對圣書體進行了簡化時,一并對數字也做了書寫方式的簡化,但數字的進位制沒有任何改變。
古埃及的數字系統是十進制。但觀察上面的20并沒有表示為:∩||而是表示成兩個∩,這說明古埃及數字還沒有位值(如:十位,百位,千位...)的概念。
比古埃及數字稍晚出現的數字系統是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的楔形文(也叫釘頭字)數字,它們被寫在之后被燒制的泥板上,而得以保存至今。(下圖中,是刻有勾股數的泥板,這比古希臘人和中國人在這方面的發現都要早的多。)
蘇美爾人用橫向的釘頭表示10,用豎著的釘頭表示1或60,這說明60是一個輪回并被分為6等分,故蘇美爾人的數字系統是60進位。蘇美爾數字同樣沒有發展出位值的概念。
再稍微晚一些,就是中國數學了,它因被殷商人刻在用于占卜的龜殼或牛肩胛骨上,因而稱甲骨文數字。
甲骨文數字用橫杠表示1,用豎杠表示10,用“白”表示100,用“人”表示1000,用蝎子表示10000。甲骨文數字不僅是標準的十進制,而且是已經發出出來位置概念的雛形:它有百位,千位,萬位的這樣的位置單位,比如:100就是在“白”上加一橫(數字1),200就是在“白”上加二橫(數字2),...,500就是在“白”上加數字5,...。由此可見,甲骨文數字已經是古代算術系統中最完善的了。
后來隨著甲骨文到隸書的發展,甲骨文數字就變成了今天的中國數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二十,三十;
個,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穰、僧、溝、澗、正、載、極、恒河沙、阿僧祗、那由他、不可思議,無量大數。
《孫子算經》中記載:“凡大數之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萬萬京曰垓,萬萬垓曰秭,萬萬秭曰穰,萬萬穰曰溝,萬萬溝曰澗,萬萬澗曰正,萬萬正曰載。”這說明,大單位(萬,億,兆,...),是以萬倍來增加的,而小單位(個,十,百,千,萬),是以十倍來增加的,于是將小單位和大單位組成,例如:十萬,百萬,千萬,...,當做單位,這樣所有的單位之間都是十進位的。
注:中國數學,還給出了小數的單位:分、厘、毫、絲、忽、微、纖、沙、塵、埃、渺、莫、模糊、逡巡、須臾、瞬息、彈指、剎那、六德、空虛、清靜;它們以十退位。當然,今天的中國數字,除了對位值單位進一步完善外,和甲骨文數字區別不大。
再晚一些,就是古希臘數字。
雖然古希臘數學創造了輝煌,但是其計數系統確實不敢恭維。古希臘數字是5進制的,沒有位值概念。將上面的古希臘數字和后來的羅馬數字,
1-Ⅰ、2-Ⅱ、3-Ⅲ、4-Ⅳ、5-Ⅴ、6-Ⅵ、7-Ⅶ、8-Ⅷ、9-Ⅸ、10-Ⅹ、11-Ⅺ、12-Ⅻ、13-XIII、14-XIV、15-XV、16-XVI、17-XVII、18-XVIII、19-XIX、20-XX
進行相比較,就會發現它們是一脈相承的。另外,分別用H和M表示百(hundred)和萬(million),也不是巧合。
接下來就是,現今數學所使用的阿拉伯數字的發展史了:
有了數字表示后,第一個需求就是對數學進行運算,對于其它各古代文明來說運算都是手動進行的,而中國先秦數學家發明了稱為算籌的計算工具。算籌就是一根根小短棍,利用短棍的擺放方向和位置進行計算。
《周髀算經》記載:“凡算之法,先識其位,一縱十橫,百立千僵,千十相望,萬百相當。”
一縱十橫,說明:滿十進位,縱橫之間是十倍關系;
百立(立:站立)千僵(僵:躺倒),說明:百位縱擺,千位橫擺;
千十相望,說明:十位和千位一樣是橫擺;
萬百相當,說明:萬位和百位一樣是縱擺;
根據,擺放方向相鄰位不同,相間位相同,可以推出:個位縱擺。
綜上分析得出,算籌的各位的擺放方向:
萬千百十個
縱橫縱橫縱
又有,《夏陽侯算經》記載:”滿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積算,五不單張。“
滿六以上,說明:對于每一位來說,不管是橫擺還是縱擺,只要滿6(包括:6,7,8,9)就要分上下擺放。
五在上方,說明:對于n=6,7,8,9,來說,其中5擺在上面,那么剩下的n-5就擺在下面了;
六不積算,說明:6不是用六根短棍累積起來計算的;也就是擺在上面的5用一根短棍表示;
五不單張,說明:5不能被單獨張顯,即,5不能用一根短棍表示,需要用五根短棍表示。
根據上面分析,可以得出1到9的數字具體擺放方式:
算籌用空位表示:0,即,如果某一位為零則不擺放空著。劉徽注《九章算術》稱:“正算赤,負算黑,否則以邪正(指短棍的橫截面形狀)為異。“這說明,算籌也有正負之分。
算籌的位值,是真正基于位置的值,而非單位。
注:后來,中國人又將算籌進化為算盤,算盤每一串珠子就是算籌的每一位。算籌每一位分上下,算盤每一串珠子也分上下。古印度文明處于東西方文明之間,所以其數學深受東西方影響。早期的古印度數字和中國數字非常相似,后來古印度人發明了零(最早是個點后來改成圓圈表示)的概念。
印度數字的零是算籌中零的進化版本,這里零不僅僅是空位,而是實際的可參與運算的數字,古印度數學家給出了其詳細的運算法則(雖然其中有誤)。
后來,阿拉伯人阿爾-花拉子密,在居住印度期間接觸到了印度數學,回到巴格達后,在智慧館中繼續研究數學,最后寫成《代數學》一書,其中就包括印度數字。
文藝復興時期《代數學》被引入歐洲,歐洲人對其中的印度數字符號進行了改良,并稱其為阿拉伯數字,然后一直沿用到今天。
最后,提一下孤懸海外的瑪雅數字。
瑪雅數字是以5為基礎的20進制。難道瑪雅人是用手指加上腳趾一起來算算術的嗎?
收益60%,在股民中是什么水平
從去年開始接觸炒股,每天看著有盈有虧但其實一直是虧損的。從去年12月開始盈利,大部分月數都是浮盈的,今年的收益率大概是60%,這個收益水平在股民中應該是超高水平。作為一名新股民,僅僅用了不到一年的適應期,就從虧損狀態轉入了盈利,這是非常可喜可賀的事。散戶股民進入股市,一般都是接近牛市的中后期,聽到別人說炒股賺錢才跑步進場的,一進來都是遇到了牛市的后半場,肉沒有吃到,熊市到來,虧損套牢跑不了。必須要經過二到三個牛熊才能摸索出自己的炒股思路,逐漸形成盈利模式。你是從市場熊市末期進到了股市,只經過了半年的適應期,就迅速找到了盈利模式,實現了60%的盈利,這比大多數散戶水平都要高。股市是高風險投資,散戶股民遇到了好行情,幸運的盈利是有的,關鍵是能否持續這么高的盈利能力,能不能最終保住盈利成果。很多人都是先盈后虧,而且套牢時間都是幾輪牛熊才能盈利。但愿你能擺脫這種怪圈,保持良好的年收益水平,并將收益成果保存下來。
如何在excel中快速計算出時間的間隔
計算時間的間隔有分好幾種情況,每種情況計算方式不一樣,我整理了幾個情況,具體可以參考以下:
一、計算同一天內兩個時間點的間隔時間
方法一:
直接兩個時間點相減,即C2=B2-A2,
然后設置下C2單元格的格式,即自定義格式類型為:h:mm:ss。
最后得到的結果如下:
方法二:
直接在C2單元格里輸入公式:=TEXT((B2-A2),"h:mm:ss")即可。
這種方法可以省去設置單元格格式的步驟。
二、計算帶日期且跨天的兩個時間點的間隔時間
方法一、
同樣是C2=B2-A2,
不過,這里C2單元格的格式類型,得自定義格式類型為:[h]:mm:ss。
最后得到的結果如下:
補充說明:當然,像第一點(計算同一天內兩個時間點的間隔時間)的第一個方法,你若要直接把C2單元格的格式類型,直接設置:自定義類型為:[h]:mm:ss也是可以。
方法二、
在C2單元格直接輸入公式:=TEXT((B2-A2),"[h]:mm:ss")即可。
三、計算不帶日期且跨天的兩個時間點的間隔時長
當兩個時間點不帶日期,跨天計算兩個時間點的間隔時長,我們如果用上面的方法直接相減,會有負數的情況產生。不超過24小時的情況,我們可以結合MOD函數,具體以下公式,=MOD(結束時間-開始時間,1),即可得到正確的間隔時長。
四、計算出的間隔時間要轉化為天數、小時、分鐘、秒數
如果計算出來的間隔時間我們需要轉化為具體的天數、小時、分鐘、秒數顯示,如:1天2小時20分30秒,這時我們可以使用DATEDIF函數和TEXT函數結合來完成。
具體公式如下:
=DATEDIF(A2,B2,"D")&"天"&TEXT((B2-A2),"h小時m分s秒")
公式說明:DATEDIF函數用來提取天數,TEXT函數提取時間并轉換格式為小時分鐘秒顯示,他們之間用連接符“&”連接起來。
五、計算時間間隔的小時數
計算時間間隔的小時數,即以小時為單位,
公式:=(結束時間-開始時間)*24
同理,
計算時間間隔的分鐘數,即以分鐘為單位,
公式:=(結束時間-開始時間)*24*60
計算時間間隔的秒數,即以秒為單位,
公式:=(結束時間-開始時間)*24*60*60
五、計算間隔時間取整
1、公司計算員工加班時間,都是很摳門的,按小時數取整,不足一小時部分舍去,割肉啊,然而還是得繼續,
公式:=TEXT(結束時間-開始時間,”[h]”)
2、當然也有稍微人性化一點的公司,計算員工加班時間,加班30分鐘以下取0,滿30分鐘不滿1小時取0.5小時,滿1小時不滿1.5小時取1小時,依次類推。
公式:=TEXT(FLOOR(結束時間-開始時間,1/48),"hh:mm")
各個省市退休工資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感謝邀請,更感謝樓主的提問。
樓主你好,各個省市退休工資的計算方式是怎樣的?那么退休金的計算公式,實際上它是統一的標準,全國各個省市都是采用這樣的一個計算公式來計算職工退休金的一個待遇。所以說計算公式是沒有任何差別的。
是為什么計算出的退休金?分為不同的地區,那么不同地區的退休金,擁有一個不同的水平待遇呢,這主要就是因為在計算公式當中取決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和條件就是所在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因為不同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就決定了自己的退休金待遇是有所不相同的,所以說這就導致了退休金待遇的不相同。
那么除了社會平均工資之外,實際上還有累計繳費年限和平均繳費指數,這兩個條件來決定自己今后退休金的一個待遇,所以說自己想要獲得一個足夠高的退休金待遇,那么必須就要有足夠長的一個累計繳費年限和足夠高的平均繳費指數,這樣的話才能夠讓自己獲得一個較高的養老金待遇。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