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倫勃朗速寫作品圖片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安格爾速寫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針對一些畫家用投影或者噴繪輔助完成寫實作品的手法,你怎么看
說白了,畫畫時,用投影或者噴繪的方式來輔助創作,是一種投機取巧,對藝術不負責任的行為。這種方式把繪畫創作當做商品生產來批量制作,目的是多生產出畫,多賣錢,對藝術抱有虔誠之心的藝術家,會非常忌諱和鄙視這種做法。
實際上,用這樣的方式畫畫,有利有弊,但綜合來看,是弊端大于利好。
利好的一面,體現在可以塑造出精確而完美的造型,給觀者極強的視覺震撼力。一些畫家在創作大畫時常常這樣操作。先把畫面中所有物象的輪廓噴繪出來,然后用畫筆一層又一層罩染,直到把噴繪輪廓覆蓋為止。
一些創作風景畫的畫家,常常會把風景照片利用噴繪技術噴繪在畫布上,噴出的色彩比較清淡,然后參照照片一遍遍潤色和修改。這種方式創作大畫,速度非常快,比如,一幅2米*2米的大油畫,正常速度下需要3個月來完成,但用這種方式,1周到10天基本就能完成,并且,還非常逼真。
一些畫家會把風景照片利用投影儀投射到畫布上,然后一筆一筆描摹著畫,到最后弄出來的畫也非常逼真,堪比照片。
弊端是,不管是投影還是噴繪,都喪失了構圖、設色、布局等許多繪畫元素,完全是借助設備和人力復制出來的,畫面中因為沒有蘊含作者的情感,其藝術價值要大打折扣。
如果一個畫家長期這樣下去,對個人影響顯而易見,他就喪失了對藝術的獨立思考能力,觀察能力,畫面統籌能力,對筆法的熟練運用能力,完全就變成了一架復制繪畫的機器,背叛了藝術的初衷。
想學畫畫,應該從素描開始還是速寫開始
想學畫畫,先是從素描開始還是先從速寫開始?想必提問者要學油畫,因為中國畫極少用到素描,對速寫用的也不是那么多。
在我接觸的一些畫國畫的畫家中,他們外出寫生時,有的人會畫一些速寫,往往是應景生性,目的是為了快速記錄一個物象的瞬間情態,加深自己的印象,也是收集創作素材。
(速寫)
比如,一些畫家看到風吹大樹時,大樹隨風擺動,跟風對抗時的姿態很美,為了比較準確地記錄下這個美好瞬間,畫家只有用寥寥數筆勾勒出一瞬間的動態。
如果他想細致的畫出來,一是動態的風景來得快去得快,很難短時間內捕捉到,二是時間來不及。因此,畫家只能先用速寫記錄下來,回到畫室再根據印象和記憶來完善這幅畫。
(素描)
實際上,速寫是一種素描種類,就像紅富士是蘋果的道理一樣。只不過,速寫是以線條為造型手段,即使是畫面中的陰影部分,也是用線條的粗細和疏密來展現出來。
并且,速寫是平面化的,不追求立體感和突出的光影明暗關系,只畫出物象的大致輪廓就可以了,不過多渲染畫面的體積構成。
(素描)
速寫是中國畫的“線性十八描”吸收了西方素描后,形成的一種新的簡潔繪畫語言。
而素描的技法更豐富一些,在畫法和畫理上跟油畫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把素描看作是單色的繪畫沒有任何問題。
從難易程度來看,素描要大出油畫不少,如果掌握較好的素描功底,玩速寫不在話下。
但會畫速寫,未必能畫出素描,即使能畫出來,也會缺乏質感,顯得不動人。
(素描)
其實,學畫畫要先學素描還是先學速寫,沒有必要分的那么絕對,可以一邊學素描,一邊學速寫,要分情況來對待。比如,在馬路上看到一個走路姿態很特別的美女,或在其它地方看到動態很美的小動物,想很快畫出他們,只能先用速寫快速畫出來,如果想對物畫素描,條件不允許。
以個人經驗,起手學素描,要比起手學速寫對畫畫的幫助更大一些。
有什么速寫書比較好的
我認為有典范性、權威性的速寫,要看你具體情況。如果你是考前班的,那么于小冬速寫很不錯,還有圖騰一方速寫也可以看看的,那些完美教學也可以翻翻。
如果你有充足的時間,我強烈建議!你應該了解和去欣賞更多大師作品。
在國內,你該認識你一個人。他叫陳丹青!去了解他的人生,他的包括出版的書。當然,我希望你收藏他的書,他的油畫,速寫等等。通過他的書,你會了解更多美術上有成就的人,這樣你也會真正愛上藝術,懂得藝術。還有吳冠中、葉淺予!
而在國外,你應該認識的速寫大師有如下:康勃夫,謝洛夫,倫勃朗,安格爾,魯本斯,德加,達芬奇,米勒,門采爾,列賓!這些人的速寫都很不錯的。特別是安格爾的速寫,還有列賓的我最喜歡。
推薦的每一個人就是一本書。了解他們,記住他們,相信我,書很好。
世界十大速寫大師
一:倫勃朗
倫勃朗,他對形體的概括和下筆的果斷堅決,他的速寫給人一種很大氣,有種一氣呵成的感覺,效果也酷炫。
二:IvorHele
速寫很厲害的有很多,都很喜歡。他們對線條的把握可以說是輕松自如。如果一定要要推薦的話,那我推薦國外大師ivorhele。
三:路米斯
安德魯大師,結構準,動態感強,形體漂亮。后來查資料,才知道他是伯里曼的學生,發展了伯里曼體系。
四:大衛·霍克尼
大衛·霍克尼,英國的著名畫家,其素描多為線勾勒,陪以簡單的調子,聽起來好簡單啊,可人家的畫里的人偏偏就活了,仿佛真的有個人,待在紙里,敘述著自己的故事,他的每一張畫都是一個故事。還是那句話,欣賞畫作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過程,這只是些我自己的感受。
五:席勒
推薦一下奧地利繪畫巨子—席勒,一個才華橫溢的鬼才。他對人體解剖了解之深以至于當人物動作極為夸張扭曲之時卻仍準確的勾勒出結構線,是一種相當狂亂卻縝密的矛盾線條。充斥著宛若音樂般的節奏感。速寫作品多為高度概括的輪廓線,寥寥幾筆勾勒的形象躍然紙上,對人體骨骼面部結構造詣之深已臻至完美。但他的創作生涯隨著他的早夭戛然而止,讓人忍不住嘆一句天妒英才…
六:門采爾
德國大師,門采爾的作品不僅貼近生活而且還能反映現實生活,畫的形象非常的接地氣而且富有張力,推薦大家看一下。
七:安格爾
安格爾的速寫精準,具有美感和構圖意識,細膩中不失流暢。
八:金政基
來自韓國,他被譽為“速寫天才”。從他的大量的速寫手稿可以看出來,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他都有隨身攜帶速寫本的習慣。畫速寫就是要抓住人物的動態,從生活中捕捉人物動態、場景等。
九:列賓
大家更多的是知道列賓畫院的素描,但是列賓畫院的速寫同樣的非常的扎實,他的畫都是深刻的從生活中來。
如何評價畫家德拉克羅瓦他的作品好在哪里
說起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其在我國的知名度遠不如同時代的很多畫家,但是提到他的代表作您一定知道,那就是影響力極高的《自由引導人民》。
德拉克羅瓦18歲進入美術學院,臨摹過大量前輩大師的作品,學習了意大利文藝復興美術,荷蘭畫派,同時繼承了威尼斯畫派。年輕的德拉克羅瓦才思敏捷,極富想象力,是早期印象派和現代表現主義的先驅。
德拉克羅瓦只活到65歲,但他一生創作頗豐,題材很廣泛,留下9000多件作品,他愛好音樂和文學,給音樂家肖邦畫過肖像,給女作家喬治桑也畫過像,為歌德的《浮士德》畫過插圖。
題主問德拉克羅瓦的作品好在哪?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是公認的女性肖像的杰作,那么男性肖像的代表就是德拉克羅瓦的《自畫像》。在法國,他被稱為“畫神”。后期的很多畫家都深受他的影響,包括梵高、塞尚等印象派畫家,當然也包括了曾經留學法國的徐悲鴻大師。
有機會去盧浮宮看一看德拉克羅瓦畫的壁畫還有關于他的大量藏品,感受大師的杰出與不朽。
徐悲鴻作品的簡介
徐悲鴻(1895―1953年),江蘇宜興人,原名壽康。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徐悲鴻父親是個小有名氣的畫家。自幼承襲家學,研習中國水墨畫。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請,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1919年留學法國,后又轉往柏林、比利時研習素描和油畫。學習畫畫、素描,觀摩、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后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新中國建立后,任首屆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徐悲鴻堅持現實主義藝術道路,創作了《田橫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對現代中國畫、油畫的發展有著巨大影響的優秀作品,在中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巨大作用。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乙未)1歲7月19日出生于江蘇省宜興縣屺(qǐ)亭橋鎮。父親徐達章是私塾先生,能詩文,善書畫。母親魯氏從事家務。徐悲鴻為家中長子,原名壽康。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辛丑)6歲從父識文斷句。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壬寅)7歲開始執筆學書,每日揮毫涂寫,興趣盎然。1904年(光緒三十年甲辰)9歲已讀完《詩》、《書》、《易》、《禮》和《左氏傳》等書目。正式從父習畫,每日臨摹晚清名家吳友如的畫作一幅,并且開始學習調色、設色等繪畫技能。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乙巳)10歲幫父親在不重要的畫面上填彩敷色。歲末時,能夠幫鄉里人寫春聯。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戊申)13歲隨父輾轉于鄰近的鄉村鎮里,賣畫為生。1912年(民國元年壬子)17歲獨自到上海賣畫,并想借機學習西畫,以提高自身的繪畫水平。1914年(民國三年甲寅)19歲父親病故。為養家糊口,返回故鄉并開始在彭城中學擔任圖畫教員,同時在始齊女子學校及宜興女子學校教習圖畫。1915年(民國四年乙卯)20歲再次到上海。在黃警頑、黃震之的扶助下研習法、德文。結識畫家周湘、高奇峰、高劍父等人。1916年(民國五年丙辰)21歲考入法國天主教會主辦的震旦大學。為猶太人哈同的“哈同花園”創作倉頡像,獲得高額報酬。結識維新派領袖康有為,并在書畫上深受康氏影響。1917年(民國六年丁巳)22歲赴日本東京研究美術。回國后應蔡元培之邀受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結識著名文人陳師曾。1918年(民國七年戊午)23歲爭取到公派赴法留學的機會。與魯迅會晤。1919年(民國八年己未)24歲3月,攜夫人蔣碧薇赴法留學。5月抵巴黎,入徐梁畫院進修。后考入巴黎美術學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接受正規的西畫教育。1920年(民國九年庚申)25歲拜法國著名畫家達仰為師。1921年(民國十年辛酉)26歲離開巴黎,轉至經濟蕭條的德國柏林,問學于畫家康普。1922年(民國十一年壬戌)27歲從學于康普的同時,到博物館臨摹著名畫家倫勃朗的畫作,并常去動物園畫各種動物,以提高寫生能力。1923年(民國十二年癸亥)28歲返回法國巴黎繼續學習。5月,作品《老婦》入選法國國家美術展覽會(沙龍)。1924年(民國十三年甲子)29歲未接到北洋政府發放的學費,生活窘迫,胃病復發。繪畫技法日臻成熟。1925年(民國十四年乙丑)30歲與游歷法國的黃孟圭結伴,途經新加坡回國。田漢在上海舉行“消寒會”,向文化界人士介紹和舉薦徐氏及其作品。1926年(民國十五年丙寅)31歲春日,返回法國。夏季,至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并在此臨摹藝術大師約斯坦的《豐盛》,受益匪淺。自感這一年是創作最多的一年,其中不乏得意之作,如油畫《簫聲》、《睡》等。1927年(民國十六年丁卯)32歲先后游歷了瑞士及意大利的米蘭、佛羅倫薩、羅馬等地,觀賞到眾多名家畫作。5月,法國國家美術展覽會展出其作品9件。秋,抵達上海,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后改稱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1928年(民國十七年戊辰)33歲1月,與田漢、歐陽予倩組織“南國社”。在上海成立南國藝術學院,擔任繪畫科主任。2月,應南京中央大學的聘請任藝術系教授。10月,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年底辭職。1929年(民國十八年己巳)34歲專職在南京中央大學任教。在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美展匯刊》上連續發表《惑》、《惑之不解》等文章,批判了歐洲美術界的現代形式主義藝術流派及其對中國的影響。提倡繪畫的寫實性、創新性。1930年(民國十九年庚午)35歲完成油畫《田橫五百士》。夏,在江西南昌走訪民間木雕藝人范振華。1931年(民國二十年辛未)36歲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辦個人畫展。完成《九方皋》第七稿。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壬申)37歲在參照南齊謝赫提出的中國畫“六法”論的基礎上,根據西洋繪畫的藝術法則提出了在素描創作上應遵循的“七法”。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癸酉)38歲完成油畫《?形液蟆貳SΨü?國立美術館之邀前往巴黎舉辦中國近代繪畫展。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甲戌)39歲游歷意大利威尼斯、佛羅倫薩、羅馬等歷史文化名城。至德國柏林、前蘇聯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等地舉辦中國近代畫展,宣傳中國傳統繪畫。此次歐洲之行,在法、比、德、意、蘇共舉辦展覽7次,在各大博物館、大學中成立四處“中國近代美術展覽室”。這次中國近代繪畫的歐洲巡禮引起了各國的普遍重視,宣傳了中國繪畫藝術。8月,返回南京。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乙亥)40歲捐獻作品及收藏,擬在廣西桂林獨秀峰下建一美術館,由于全國抗戰爆發,未能實現。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丙子)41歲與汪亞塵、顏文梁等人組織畫會“默社”。創作《逆風》、《沉吟》、《柳鵲》等畫作。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丁丑)42歲在香港、廣州、長沙等地舉辦畫展。在香港購得視為自己生命的宋人畫《八十七神仙圖》卷。10月,隨中央大學內遷赴重慶。創作《巴人汲水》。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戊寅)43歲繼續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接受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的邀請籌備赴印辦展覽。10月,攜大批作品離開重慶。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己卯)44歲在新加坡舉辦籌賑畫展。在印度國際大學舉辦中國近代畫展。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庚辰)45歲繼續在印度逗留,與泰戈爾結下深厚的友誼。在加爾各答舉行作品展。完成中國畫《愚公移山》。1941年(民國三十年辛巳)46歲由印度回國,途經檳城、怡保、吉隆坡等地,舉辦畫展,并將幾年來賣畫所得近10萬元美金全部捐出用于抗戰救災。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壬午)47歲在云南保山、昆明舉辦畫展。至重慶,繼續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在重慶磐溪籌備成立中國美術學院。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癸未)48歲繼續主持籌辦中國美術學院。在重慶舉辦畫展。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甲申)49歲因長期過度疲勞,患嚴重的高血壓及慢性腎炎,在中央醫院治療7個月,作品銳減。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乙酉)50歲與蔣碧微女士離婚。大病未愈,仍堅持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在郭沫若起草的《文化界對時局進言》上簽名,主張廢除國民黨的一黨專政。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丙戌)51歲1月,與廖靜文女士結婚。擔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招納吳作人、李樺、葉淺予、馮法祀等一批有才華的進步美術家執教。擔任北平美術工作者協會名譽會長。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丁亥)52歲發表《新國畫建立之步驟》、《當前中國之藝術問題》等重要文章。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戊子)53歲與夫人廖靜文拒絕隨國民黨南遷,團結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全體師生員工保護學校。與吳作人、艾中信、董希文、馮法祀等人成立綜合性藝術團體“一二七藝術學會”。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己丑)54歲出席在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第一屆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當選為全國文聯的全國委員、文聯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和北京市人民政協委員。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1950年(庚寅)55歲在全國戰斗英雄、勞動模范代表大會上為戰斗英雄畫像。為創作《毛主席在人民中》畫了大量速寫和構圖。1951年(辛卯)56歲抱病到山東導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體驗生活,為勞模、民工畫像,搜集反映新中國建設的素材。7月,患腦溢血,半身不遂。1952年(壬辰)57歲抱病臥床一年有余,腦溢血病癥尚未完全消除。自9月起,加強身體鍛煉。1953年(癸巳)58歲抱病指導中央美術學院教學工作,為結業班的學生講課,為教員油畫和素描進修小組上課。為抗美援朝的志愿軍畫《奔馬》。9月23日,擔任第二次文代會執行主席,腦溢血癥復發。26日晨,逝世于北京醫院。周恩來總理前往吊唁。入葬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