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html個人網頁這個問題的一些問題點,包括個人網頁也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來為大家分析分析,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如果解決了您的問題,還望您關注下本站哦,謝謝~
求個人主頁網頁設計html代碼
直接復制啊,鼠標右鍵查看源代碼,復制出來放記事本上保存后修改記事本名字1.Txt為1.html就可以了。
創建一個網站,一般用什么編程語言
那用得就可多了,上面有說python。那玩意我不太熟悉,我從我熟悉的講把!首先明確的是,你需要一個網站而不是網頁,所以單用前端語言是無法實現的。現在都是前后端分離的,后端做數據處理和存儲,前面則面相用戶做展示。后端可用的語言比較多,java,c++,c#,php包括nodejs等,前端的話,就是html+css+js不過現在js的框架太多了,這個也是學習的方向。搭建一個基礎的網站還是不難的,慢慢學就行。
如何建立一個個人網站
感謝邀請棍子回答。
個人如何建個網站,首先買個域名,另外有了網站有后臺的操作,進行整個網站版面的排版,內容增加等等,這些都可以參照下自己認為不錯的
希望答案有用
棍子:電商自媒體,專注互聯網和個人成長。
如何看待谷歌瀏覽器個人信息泄露這方面
金山毒霸實驗安全專家表示,谷歌那邊也是有安全審計策略,谷歌瀏覽器插件,大家一般都感覺很靠譜的。但是這些插件的權限大于網頁的,如果插件被植入惡意代碼,那就有可能出現瀏覽器一切行為被監控,從而出現個人信息泄露。建議大家先行卸載該插件,會進一步跟進該事件的情況。
事情來龍去脈最初,一個論壇用戶在知名論壇披露Chrome插件User-AgentSwitcher內含惡意代碼。在帖子中(如下),該插件在Chrome商城排名第一,下載量高達45萬,意味著目前這個影響范圍較大的。為了繞過谷歌瀏覽器審計策略,偽裝藏在prome.jpg里。在未經用戶授權情況下,上傳用戶網絡訪問記錄,并在頁面插入相應廣告,可能存在侵犯用戶隱私行為。
為什么谷歌瀏覽器插件可以導致個人信息泄露金山毒霸實驗安全專家,表示谷歌那邊也是有安全審計策略,谷歌瀏覽器插件,大家一般都感覺很靠譜的。但是這些插件的權限大于網頁的,如果插件被植入惡意代碼,那就有可能出現瀏覽器一切行為被監控,從而出現個人信息泄露。建議大家先行卸載該插件,會進一步跟進該事件的情況。
http://www.toutiao.com/i6464342544934240782/---------------------------------------------深入了解----------------------------------------------------------文章來自:懶人在思考公眾賬號
昨天看到V2EX上的這個討論:
大家注意了Chrome的插件User-AgentSwitcher是個木馬
https://www.v2ex.com/t/389340
對于我這種很在意隱私與安全,且研究過Chrome擴展木馬的老司機來說,也還是嚇了一跳。剛開始以為自己也中招了,后來發現沒有,如果有,那這個確實是很細思恐極的事。
Chrome擴展,在Google那是有安全審計的,所以基本上會覺得靠譜,但是對于玩安全的我們來說,都是默認抱著懷疑的態度去安裝一些擴展。你們只要注意下,那些你安裝的擴展需要的權限是不是很多?(這點很像AndroidApp的權限生態,同樣的陋習)。如果這些擴展是惡意的或者存在XSS、MITM等漏洞被惡意利用,那么危害就很大了。擴展的權限是大于網頁的(但一般情況下小于本地文件),至少可以無視同源策略。這意味著,如果你安裝了一個惡意擴展,那么在這個瀏覽器的一切行為都有可能被監控,隱私數據都有可能被盜取。
當年我挖掘過一些擴展漏洞,達到的效果如:訪問我的一個鏈接,就可以拿你Gmail權限。也寫過擴展后門及相關安全工具,早期這方面更不安全,第三方擴展都可以隨意安裝,現在安裝會麻煩得多,但不是不可以。
這是我玩Chrome擴展的一些見解。這次這個后門,我手工逆起來很快,給大家簡單分享下經驗。
首先是后門擴展地址:
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re/detail/user-agent-switcher-for-g/ffhkkpnppgnfaobgihpdblnhmmbodake
可以隨便搜索個Chrome擴展下載服務把擴展文件下載下來分析。比如這個:
https://chrome-extension-downloader.com/
擴展后綴是crx,改為7z,解壓就好。
解壓后,直接去讀相關文件:js、html、json等,可以先看看manifest.json文件,這里做了這個擴展需要的基本聲明,尤其是權限,如下:
可以看到這個權限已經足夠控制你Chrome的一切網絡行為了,只要它愿意。
然后直入主題去看這次出問題的js文件:background.js,第80行,這行是一大段代碼,做了些加密操作,可以用我開源的XSS'OR(http://xssor.io)直接去解。
把這行代碼粘貼到XSS'OR的ENCODE/DECODE的文本框去,然后點擊JSBEAUTIFY就可以一鍵解密并美化。
美化后,里面的Canvas操作邏輯就很明顯了,惡意代碼隱藏在圖片promo.jpg里,通過Canvas技術讀取出來并應用下面這個技巧來動態執行:
document.defaultView[(typeofr.Ae).charAt(0).toUpperCase()+(typeofr.Ae).slice(1)](n)()
實際上,這個技巧等于:
document.defaultView[Function](n)()
n這個變量可以是任意一段JavaScript代碼。
我們在做調試時,可以把這些代碼片段拿出來,在XSS'OR的ENCODE/DECODE里進行,用其中的EVALCODZ功能就好(在JSBEAUTIFY按鈕旁邊)。調試輸出,可以用alert,也可以console.log,看個人喜好。
不過由于這里涉及到從圖片里獲取數據并解析輸出,我還是寫了個獨立頁面進行手動調試,這里:
http://xssor.io/s/uasbackdoor.html
注:獨立頁面的調試可以考慮用在Chrome開發者工具里去斷點調試跟蹤輸出。
你可以訪問看看,等幾秒,就可以看到上面那個n變量的內容了(來自promo.jpg圖片并解析后的)。內容不小,如圖:
這段內容很眼花,但是我們已經可以接觸到真相了。后續可以繼續通過XSS'OR的JSBEAUTIFY去美化,但是還是會很眼花,因為所有變量都加花了,而且這里運用了大量ES6語法糖,如果對JavaScript新標準不了解,看這段代碼很容易暈。
到這,重復上面的一些調試技巧逐一耐心調試,沒有解不開的代碼。
如果你想更清晰了解某些代碼片段的意思,有必要好好去了解下Chrome擴展開發的一些知識。
更多細節自己實戰起來吧,這里懶得展開。通過昨晚的簡單調試可以得出結論這個擴展確實具備后門特點,不過懶得深入判斷細節邏輯,至于危害是多大,目前不好說。但是,我還是希望通過本文的分享,告訴大家小心Chrome惡意擴展帶來的威脅,在使用一些不那么可信的擴展時,多留意。可以開個網絡抓包分析是否有怪異請求發出去,能力OK的話,就自己審計一番,擴展的源碼按照如上方式是可以輕易得到的,畢竟都是前端那些事。
http://mp.weixin.qq.com/s/h7m7-luE4nW_utaZhUrKEA好了,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