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解答linux多線程通信這個問題,多線程之間怎么通信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linux最多支持多少個線程
以下是對在linux環境下一個進程最多能有多少個線程進行了介紹,需要的朋友可以過來參考下 默認情況下: 主線程+輔助線程+<253個自己的線程<=255 含主線程和一個輔助線程,最多255個,即你自己只能生成253個線程。 據說可以設置線程數目: 據說是可以設置的,但本人還沒有驗證!不知道可否。 在你的shell中鍵入limit命令,里面有descriptor的數目,就是你的進程可以創建的最大線程數目。可以通過修改內核文件更改該數目。
linux多線程詳解
1.進程是操作系統分配資源的基本單位。而線程通俗來講就是一個進程中一個執行流。
2.這里以串行與并行下載文件舉例,如果我們使用串行的方式去下載多個文件,那么得到的結果是,將這些文件逐個按個的下載,即上一個下載完成之后才會下載接下來的文件。
3.如果使用并行的方式下載,那么這些文件就會一次同時下載多個文件,而不是等待上一個下載完后才繼續下載接下來的,大大的提高了下載效率。
Linux多線程通信
PIPE和FIFO用來實現進程間相互發送非常短小的、頻率很高的消息;
這兩種方式通常適用于兩個進程間的通信。
共享內存用來實現進程間共享的、非常龐大的、讀寫操作頻率很高的數據(配合信號量使用);這種方式通常適用于多進程間通信。
其他考慮用socket。這里的“其他情況”,其實是今天主要會碰到的情況:分布式開發。
在多進程、多線程、多模塊所構成的今天最常見的分布式系統開發中,socket是第一選擇
。消息隊列,現在建議不要使用了----因為找不到使用它們的理由。在實際中,我個人感覺,PIPE和FIFO可以偶爾使用下,共享內存都用的不多了。在效率上說,socket有包裝數據和解包數據的過程,所以理論上來說socket是沒有PIPE/FIFO快,不過現在計算機上真心不計較這么一點點速度損失的。你費勁糾結半天,不如我把socket設計好了,多插一塊CPU來得更劃算。另外,進程間通信的數據一般來說我們都會存入數據庫的,這樣萬一某個進程突然死掉或者整個服務器死了,也不至于丟失重要數據、便于回滾到之前的狀態。從這個角度考慮,適用共享內存的情況也更少了,所以socket使用得更多。再多說一點關于共享內存的:共享內存的效率確實高,但它的重點在“共享”二字上。如果的確有好些進程共享一大塊數據(如果把每個進程都看做是類的對象的話,那么共享數據就是這個類的static數據成員),那么共享內存就是一個不二的選擇了。但是在面向對象的今天,我們更多的時候是多線程+鎖+線程間共享數據。因此共享進程在今天使用的也越來越少了。不過,在面對一些極度追求效率的需求時,共享內存就會成為唯一的選擇,比如高頻交易系統。除此以外,一般是不需要特意使用共享內存的。另外,PIPE和共享內存是不能跨LAN的
(FIFO可以但FIFO只能用于兩個進程通信)。
如果你的分布式系統隨著需求的增加而越來越大所以你想把不同的模塊放在不同機器上而你之前開發的時候用了PIPE或者共享內存,那么你將不得不對代碼進行大幅修改......同時,即使FIFO可以跨越LAN,其代碼的可讀性、易操作性和可移植性、適應性也遠沒有socket大。這也就是為什么一開始說socket是第一選擇的原因。最后還有個信號簡單說一下。請注意,是信號,不是信號量。
信號量是用于同步線程間的對象的使用的(建議題主看我的答案,自認為比較通俗易懂:semaphore和mutex的區別?-Linux-知乎
)。信號也是進程間通信的一種方式。比如在Linux系統下,一個進程正在執行時,你用鍵盤按Ctrl+c,就是給這個進程發送了一個信號。進程在捕捉到這個信號后會做相應的動作。雖然信號是可以自定義的,但這并不能改變信號的局限性:不能跨LAN、信息量極其有限
。在現代的分布式系統中,通常都是消息驅動:
即進程受到某個消息后,通過對消息的內容的分析然后做相應的動作。如果你把你的分布式系統設置成信號驅動的,這就表示你收到一個信號就要做一個動作而一個信號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個數字而已。這樣系統稍微大一點的話,系統將變得異常難以維護;甚至在很多時候,信號驅動是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的。因此現在我們一般也不用信號了。因此,請記住:除非你有非常有說服力的理由,否則請用socket。
順便給你推薦個基于socket的輕量級的消息庫:ZeroMQ。tomcat能支持多少線程并發
Tomcat的最大并發數是可以配置的,實際運用中,最大并發數與硬件性能和CPU數量都有很大關系的。更好的硬件,更多的處理器都會使Tomcat支持更多的并發。Tomcat默認的HTTP實現是采用阻塞式的Socket通信,每個請求都需要創建一個線程處理
簡述Linux進程間通信的幾種方式
一、方式1、管道(Pipe)及有名管道(mkpipe):管道可用于具有親緣關系進程間的通信,有名管道克服了管道沒有名字的限制,因此,除具有管道所具有的功能外,它還允許無親緣關系進程間的通信;
2、信號(Signal):信號是比較復雜的通信方式,用于通知接受進程有某種事件發生,除了用于進程間通信外,進程還可以發送信號給進程本身。
linux除了支持Unix早期信號語義函數sigal外,還支持語義符合Posix.1標準的信號函數sigaction。
實際上,該函數是基于BSD的,BSD為了實現可靠信號機制,又能夠統一對外接口,用sigaction函數重新實現了signal函數。
3、消息隊列(Message):消息隊列是消息的鏈接表,包括Posix消息隊列systemV消息隊列。
有足夠權限的進程可以向隊列中添加消息,被賦予讀權限的進程則可以讀走隊列中的消息。
消息隊列克服了信號承載信息量少,管道只能承載無格式字節流以及緩沖區大小受限等缺點。
4、共享內存:使得多個進程可以訪問同一塊內存空間,是最快的可用IPC形式。
是針對其他通信機制運行效率較低而設計的。
往往與其它通信機制,如信號量結合使用,來達到進程間的同步及互斥。
5、信號量(semaphore):主要作為進程間以及同一進程不同線程之間的同步手段。
6、套接口(Socket):更為一般的進程間通信機制,可用于不同機器之間的進程間通信。
起初是由Unix系統的BSD分支開發出來的,但現在一般可以移植到其它類Unix系統上:Linux和SystemV的變種都支持套接字。二、概念進程間通信概念:IPC—-InterProcessCommunication每個進程各自有不同的用戶地址空間,任何一個進程的全局變量在另一個進程中都看不到所以進程之間要交換數據必須通過內核。
在內核中開辟一塊緩沖區,進程1把數據從用戶空間拷到內核緩沖區,進程2再從內核緩沖區把數據讀走,內核提供的這種機制稱為進程間通信。擴展資料1)無名管道:管道是半雙工的,數據只能向一個方向流動;需要雙方通信時,需要建立起兩個管道;只能用于父子進程或者兄弟進程之間(具有親緣關系的進程)。
管道對于管道兩端的進程而言,就是一個文件,但它不是普通的文件,它不屬于某種文件系統,構成兩進程間通信的一個媒介。
數據的讀出和寫入:一個進程向管道中寫的內容被管道另一端的進程讀出。
寫入的內容每次都添加在管道緩沖區的末尾,并且每次都是從緩沖區的頭部讀出數據。
2)有名管道:不同于管道之處在于它提供一個路徑名與之關聯,以FIFO的文件形式存在于文件系統中。
這樣,即使與FIFO的創建進程不存在親緣關系的進程,只要可以訪問該路徑,就能夠彼此通過FIFO相互通信(能夠訪問該路徑的進程以及FIFO的創建進程之間)。
因此,通過FIFO不相關的進程也能交換數據。值得注意的是,FIFO嚴格遵循先進先出(firstinfirstout),對管道及FIFO的讀總是從開始處返回數據,對它們的寫則把數據添加到末尾。
它們不支持諸如lseek()等文件定位操作。
好了,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