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微服務和微服務架構的區別(微服務與單體架構的優缺點)

大家好,關于微服務和微服務架構的區別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微服務與單體架構的優缺點的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服務網格和微服務區別

側重點不同:微服務架構主要關注服務間的生態,例如:服務治理等,而服務網格架構更加關注服務之間的通訊,以及與DEVOPS的結合。

侵入性不同:微服務架構實現了服務間的解耦,服務網格則實現了服務框架和服務==之間的解耦,在微服務架構中,服務提供者和服務消費者都需要配置和注冊到:“服務注冊中心”的IP地址和端口號等配置

esb和微服務的區別

區別就是看哪個更適合自己公司的特性

ESB的主要應用場景是集成,特別是對無法改變的異構系統做適配整合,比如遺留系統,外部系統。在邏輯上和運行時都是集中的。邏輯上會有集中的高層視野,有利于可管理性,也就是便于治理。但也有集中的復雜性特別是演進時的節奏糾纏,需要想辦法應對。運行時的集中則有比較大的容量和可用性風險。

微服務的通訊一般是自治的,在運行時是分散的,容量和可用性風險可以分散應對。邏輯上也是分散的,這一點有好處也有壞處,分散復雜性的同時也失去了統一視野。折中的辦法是建立服務治理中心,作為邏輯中心,采用事后模式的治理演進風格。

微服務架構七種模式

微服務架構有六種模式,分別是。

1、聚合器微服務設計模式

聚合器調用多個服務實現應用程序所需的功能。它可以是一個簡單的Web頁面,將檢索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展示。它也可以是一個更高層次的組合微服務,對檢索到的數據增加業務邏輯后進一步發布成一個新的微服務,這符合DRY原則。

2、代理微服務設計模式

在這種情況下,客戶端并不聚合數據,但會根據業務需求的差別調用不同的微服務。代理可以僅僅委派請求,也可以進行數據轉換工作。

3、鏈式微服務設計模式

這種模式在接收到請求后會產生一個經過合并的響應。

在這種情況下,服務A接收到請求后會與服務B進行通信,類似地,服務B會同服務C進行通信。所有服務都使用同步消息傳遞。在整個鏈式調用完成之前,客戶端會一直阻塞。

4、分支微服務設計模式

5、數據共享微服務設計模式

自治是微服務的設計原則之一,就是說微服務是全棧式服務。但在重構現有的“單體應用(monolithicapplication)”時,SQL數據庫反規范化可能會導致數據重復和不一致。

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微服務可能會共享緩存和數據庫存儲。不過,這只有在兩個服務之間存在強耦合關系時才可以。對于基于微服務的新建應用程序而言,這是一種反模式。

6、異步消息傳遞微服務設計模式

雖然REST設計模式非常流行,但它是同步的,會造成阻塞。因此部分基于微服務的架構可能會選擇使用消息隊列代替REST請求/響應。

微服務和web服務的區別

web服務是泛化的概念,任何網站都可以叫web服務,而微服務是一種架構方式,主要指服務架構拆分的粒度會更加"細",

微服務架構最強詳解

微服務架構是一種軟件架構模式,它將軟件系統劃分為一組小的、獨立的、可替換和可擴展的服務單元,每個服務單元都可以獨立地運行、部署和升級。微服務架構可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可擴展性和可維護性,可以促進團隊協作和快速迭代。下面是微服務架構的最強詳解:

1.微服務的特點

微服務具有以下特點:

-單一職責原則:每個微服務都只具有唯一的、獨立的職責。

-松耦合:微服務之間是松耦合的,可以獨立地部署和運行。

-獨立性:每個微服務都可以獨立地進行開發、測試、部署和升級。

-可替換性:微服務可以被隨時替換,不會對系統的整體運行產生影響。

-可擴展性:微服務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水平擴展,從而提高系統的性能和可用性。

-自治性:每個微服務都可以獨立地進行運行時配置和監控,保證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2.微服務的優缺點

微服務架構具有以下優點:

-可擴展性:微服務架構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水平擴展,從而提高系統的性能和可用性。

-靈活性:微服務架構可以根據業務需求進行快速迭代和部署,提高了軟件開發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可靠性:微服務架構可以將系統拆分成小的、獨立的服務單元,從而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容錯性。

-可維護性:微服務架構可以將系統分解成獨立的服務單元,從而便于進行系統維護和升級。

微服務架構的缺點包括:

-復雜性:微服務架構需要將系統劃分成許多小的服務單元,從而增加了系統的復雜性。

-通信開銷:微服務架構需要使用網絡通信進行服務之間的交互,從而增加了通信開銷。

-一致性問題:微服務架構會帶來一些一致性問題,例如分布式事務的管理等。

3.微服務的架構圖

微服務的架構圖包括以下組件:

-服務:服務是一個獨立的、可部署的軟件單元,可以提供特定的業務功能。

-api網關:api網關作為入口,接受外部請求并將請求路由到相應的服務上。

-服務注冊與發現:服務注冊與發現可以幫助服務之間進行自動的發現和通信。

-配置中心:配置中心可以幫助微服務進行配置管理和運行時配置修改。

-告警與監控:告警與監控可以幫助微服務進行運行時監控和異常處理。

4.微服務的開發技術棧

微服務的開發技術棧包括以下技術:

-服務框架:springboot、node.js等。

-消息隊列:rabbitmq、kafka等。

-數據庫:mysql、mongodb等。

-配置中心:consul、zookeeper等。

-api網關:zuul、apigateway等。

-容器技術:docker、kubernetes等。

5.微服務架構的最佳實踐

微服務架構的最佳實踐包括以下幾點:

-拆分粒度:拆分微服務時要考慮單一職責原則,避免拆分過細或過大。

-接口設計:接口設計要遵循restful風格,考慮接口的易用性和可讀性。

-集成測試:在集成測試階段要考慮微服務之間的依賴關系和接口兼容性問題。

-部署測試:在部署測試時要考慮運行時配置和環境兼容性問題。

-異常處理:在微服務架構中要考慮異常處理和容錯性問題,避免單點故障和系統崩潰。

-監控系統:微服務架構需要建立完善的監控系統,從而可以及時發現和修復問題。

總之,微服務架構是一種新的軟件架構模式,可以提高系統的可擴展性、可維護性和可靠性,但需要注意復雜性、通信開銷和一致性問題。在開發微服務時要考慮拆分粒度、接口設計、集成測試等最佳實踐。

云原生架構和微服務體系區別

如果是架構師、開發工程師講技術架構,一般都講微服務架構體系,以微服務微基礎,然后把CI/CD、DevOps、容器等基礎設施環境都包含在內。

如果是運維工程師講架構,一般都講云原生架構,以容器等基礎設施環境為基礎,把微服務、CI/CD、DevOps等包含在內。這就是這兩個概念的區別。

微服務和微服務架構的區別和微服務與單體架構的優缺點的問題分享結束啦,以上的文章解決了您的問題嗎?歡迎您下次再來哦!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