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微服務框架第三代(前端微服務最火的框架)

nodejs微服務框架推薦

使用Node.js開發微服務架構應該嘗試一下Hapi、Restify和Express。Hapi是一個基于Node.js的微服務框架,提供高級特性來幫助開發者構建優秀的微服務以及相關的插件集。

Restify能夠提供豐富的API,而Express則是一個輕量的框架,可以提供各種功能和特性。

微服務架構下多個服務間存在網狀調用,導致服務間嚴重的耦合問題,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

很好的問題,簡單來說下常見的幾種常見和處理措施。

兩個微服務本身緊耦合

如果兩個微服務間出現大量接口相互調用,即可以認為緊耦合。

或者我原來的判斷標準,即兩個微服務對應的后臺數據表,其中30%以上都需要兩個微服務交叉訪問,那么就認為兩個微服務本身耦合性極強。

再這種情況下處理措施就是原來微服務劃分的太細了,需要對兩個微服務進行合并。

交叉依賴轉變為共性依賴

要知道在傳統軟件開發里面往往是不允許兩個組件交叉依賴的。

但是在新的IOC和微服務開發里面,大量都是反射調用,兩個組件相互依賴不會有問題。但是這本身也不是一種很好的設計方法。

如果兩個微服務或多個微服務相互依賴內容本身具備共性。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將共性內容全部移出,下沉為一個共性基礎微服務模塊再朝上提供服務。

即交叉依賴轉變為對底層的共性依賴。

對某個微服務實現單元進行遷移

為什么出現這種場景?

簡單來說就是原來的微服務模塊劃分和業務功能劃分不合理。比如上圖中的微服務A中的A1部分。這個部分內容需要大量被微服務B調用,但是A1實際依賴微服務A中其它部分的內容卻很少。

這種就是典型的A1部分功能劃分位置不合理。

最好的做法就是將A1功能從微服務A遷移到微服務B,實現對原有業務劃分不合理的糾正。

將細粒度服務轉變為真正的粗粒度服務

服務本身應該具備粗粒度屬性,暴露僅僅需要暴露的內容。

比如微服務A實現客戶信用檢查和評級。微服務B需要客戶信用。有兩種做法

第一種是B調用A多個接口,把客戶基本信息,客戶交易信息,客戶違約信息全部查詢過來,然后自己計算客戶信用。

第二種即是只需要輸入客戶編碼,微服務A返回最早的信用評級。

對于后者就是我們常說的粗粒度接口或領域服務,服務間的交互應該以領域服務和粗粒度服務為主,避免掉完全的數據庫表的CRUD類服務接口。

微服務項目結構如何劃分

1微服務項目的結構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應用程序、服務和基礎設施。2應用程序是指提供實際業務價值的服務,可以包含多個微服務。服務是指執行特定任務的單個微服務,每個服務都有自己的職責和功能。基礎設施是指支持微服務架構的各種工具和框架,包括服務發現、負載均衡、日志管理等。3在微服務項目中,應該將應用程序和服務分離出來,使它們能夠獨立部署和擴展。同時,基礎設施應該被視為一個單獨的部分,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維護。對于服務的劃分,應該根據業務邏輯和職責來進行,每個服務應該盡可能地獨立和自治。

微服務架構和分布式架構的區別

微服務架構是指將一個大型的應用程序拆分成多個小型獨立的服務,每個服務都有自己的功能和特點,并可以獨立部署和運行,彼此之間通過API進行通信和交互。微服務架構的優點是系統解耦、服務可維護,可伸縮性好等。而分布式架構則是指將一個應用程序分布式地部署在多個物理節點上,每個節點擁有自己的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各節點之間通過網絡傳輸數據和協同工作。分布式架構的優點是可以充分利用多節點的資源,提高系統的容錯性和可靠性,但開發和維護難度也相應增加。簡單說,微服務架構更注重服務的拆分和解耦,而分布式架構更注重整個系統的資源利用和協同工作。

微服務框架排行

微服務架構的經典開發框架1,SpringCloud:最早最成熟,Java開源微服務框架方案2,Dubbo:阿里巴巴開源Java服務治理框架Spring3,3,CloudAlibaba阿里開源Java微服務框架方案

4,SOFA:螞蟻金服開源Java金融微服務框架方案GoMicro:

5,Go語言開源微服務框架。

微服務架構最強詳解

微服務架構是一種軟件架構模式,它將軟件系統劃分為一組小的、獨立的、可替換和可擴展的服務單元,每個服務單元都可以獨立地運行、部署和升級。微服務架構可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可擴展性和可維護性,可以促進團隊協作和快速迭代。下面是微服務架構的最強詳解:

1.微服務的特點

微服務具有以下特點:

-單一職責原則:每個微服務都只具有唯一的、獨立的職責。

-松耦合:微服務之間是松耦合的,可以獨立地部署和運行。

-獨立性:每個微服務都可以獨立地進行開發、測試、部署和升級。

-可替換性:微服務可以被隨時替換,不會對系統的整體運行產生影響。

-可擴展性:微服務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水平擴展,從而提高系統的性能和可用性。

-自治性:每個微服務都可以獨立地進行運行時配置和監控,保證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2.微服務的優缺點

微服務架構具有以下優點:

-可擴展性:微服務架構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水平擴展,從而提高系統的性能和可用性。

-靈活性:微服務架構可以根據業務需求進行快速迭代和部署,提高了軟件開發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可靠性:微服務架構可以將系統拆分成小的、獨立的服務單元,從而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容錯性。

-可維護性:微服務架構可以將系統分解成獨立的服務單元,從而便于進行系統維護和升級。

微服務架構的缺點包括:

-復雜性:微服務架構需要將系統劃分成許多小的服務單元,從而增加了系統的復雜性。

-通信開銷:微服務架構需要使用網絡通信進行服務之間的交互,從而增加了通信開銷。

-一致性問題:微服務架構會帶來一些一致性問題,例如分布式事務的管理等。

3.微服務的架構圖

微服務的架構圖包括以下組件:

-服務:服務是一個獨立的、可部署的軟件單元,可以提供特定的業務功能。

-api網關:api網關作為入口,接受外部請求并將請求路由到相應的服務上。

-服務注冊與發現:服務注冊與發現可以幫助服務之間進行自動的發現和通信。

-配置中心:配置中心可以幫助微服務進行配置管理和運行時配置修改。

-告警與監控:告警與監控可以幫助微服務進行運行時監控和異常處理。

4.微服務的開發技術棧

微服務的開發技術棧包括以下技術:

-服務框架:springboot、node.js等。

-消息隊列:rabbitmq、kafka等。

-數據庫:mysql、mongodb等。

-配置中心:consul、zookeeper等。

-api網關:zuul、apigateway等。

-容器技術:docker、kubernetes等。

5.微服務架構的最佳實踐

微服務架構的最佳實踐包括以下幾點:

-拆分粒度:拆分微服務時要考慮單一職責原則,避免拆分過細或過大。

-接口設計:接口設計要遵循restful風格,考慮接口的易用性和可讀性。

-集成測試:在集成測試階段要考慮微服務之間的依賴關系和接口兼容性問題。

-部署測試:在部署測試時要考慮運行時配置和環境兼容性問題。

-異常處理:在微服務架構中要考慮異常處理和容錯性問題,避免單點故障和系統崩潰。

-監控系統:微服務架構需要建立完善的監控系統,從而可以及時發現和修復問題。

總之,微服務架構是一種新的軟件架構模式,可以提高系統的可擴展性、可維護性和可靠性,但需要注意復雜性、通信開銷和一致性問題。在開發微服務時要考慮拆分粒度、接口設計、集成測試等最佳實踐。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