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勃朗的藝術特色和藝術成就是什么
用油畫體現光影。定義了后世對油畫的印象。直到現在人們能想到的最美,最賞心悅目的油畫作品,就是了倫勃朗或者倫勃朗式油畫作品。包括現在做電影或者攝影作品要追求油畫效果,說的就是倫勃朗式油畫。
倫勃朗的光暗藝術。句子賞析
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荷蘭?最?偉大的?畫家?,在?世界?畫壇上?,他的?光芒?和?文藝復興?三杰?相比?也?絲毫?不遜色?。最有名的?作品?,當屬于?這幅?夜巡?。也正是?這幅?夜巡?讓?前半生?如日中天?的?他?后半生?貧困?潦倒?。
這是阿姆斯特丹城射手連隊的群像畫,他?大膽?的?突破了?傳統?繪畫的?形式?,把?畫作?放在?一個?具有戲劇性?的?舞臺上?,隊伍?出發前緊張?的?氛圍?躍然紙上?。然而?這幅畫?卻?引起了?他的?雇主?強烈不滿?,他們認為?,他們?付了?一樣的?錢?卻沒有?得到?同樣的?站位?,出鏡?。他們?將?倫勃朗?告上了?法庭?,但是?倫勃朗?拒絕?改畫?。
此后?,沒有?人?再去?找他?買畫?,他的?生活?一落千丈?,但是?,僅僅?是?因為?這?一幅畫嗎?,不是的?,而是?因為??從?這一幅畫?開始?,他的?畫?不再?追求?過分的?寫實?。我們?可以?看到?一下?這幅杜爾教授的解剖學課?,是?當年?他的?成名?之作?,是最?符合?當時?人們?口味的?畫作,人物?清晰?,皮膚?光潔?。
再看夜巡以后的作品比如浪子回頭,這時倫勃朗已經不再追求簡單的清晰,而是通過明暗對比,隱去不重要的部分,通過三角光去塑造人物。這種作品并不被當時的人們認可,被誤解,被嘲笑,即使倫勃朗已經只能靠去兒子的畫廊里幫工維持生計,但是他卻從未放棄對藝術的堅持。
直到一百年后,荷蘭人驚奇的發現,全世界的畫家都在學倫勃朗。他們恭敬的將這幅作品從廚房找來,奉為國寶,然而多年不用心的保存,讓這一幅本描述白天巡邏的畫作氧化成夜晚,從而得名為夜巡。
倫勃朗浪子回頭用的物質
倫勃朗浪子回頭用的是油畫顏料
巴洛克代表作
巴洛克風格代表作有:彼得·保羅·魯本斯的《阿瑪戎之戰》、《強劫留西帕斯的女兒》、《美惠三女神》,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的《木匠家庭》、《夜巡》、《三棵樹》、《浪子回頭》、《尼古拉·特爾普教授的解剖課》等。
他開始戲劇生涯時正值巴洛克戲劇的盛期,他的創作受到了阿爾迪等人的影響,追求戲劇性效果。
他的悲喜劇《熙德》經常被看作古典主義戲劇的開山之作,但這出戲的形式更多地體現了巴洛克的風格。此外,在古典主義喜劇作家莫里哀的作品中也能看到巴洛克的影響。
巴洛克文化的再發現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從巴洛克與古典主義的對照中,人們對古典主義獲得了更豐富的認識。
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其他作品相比,為什么倫勃朗的作品看起來十分晦暗
如果要說倫勃朗的畫看起來比較晦暗,這句定義下得不完全正確。
一個畫家之所有在美術史上被人們銘記,是因為他有某些絕活,這些絕活是他獨一無二的標簽,讓他能跟其他畫家拉開距離。
倫勃朗《達娜厄》
生活在17世紀的倫勃朗同樣是擁有出色絕活的畫家。他的絕活就是大玩特玩光影的明暗關系,把光影的微妙變化,以及在畫面中的承接遞進關系,變成重要的繪畫表現手段。
如果在劇院觀看過話劇、歌劇、戲劇等舞臺劇,就不難理解倫勃朗的作品風格。
倫勃朗《沐浴的拔士巴》
在舞臺劇中,對燈光效果很講究,尤其在表現扣人心弦的,沖突激烈的故事片段時,常常要給中心位置的人物身上打亮光,讓他們變得非常醒目,而次要人物身上的光線比較暗淡,不容易引起觀眾注意。
這樣做,是為了人為地制造視覺效果,突出重點部分,讓觀眾的眼球被亮光吸引走,起到加深印象和感受藝術魅力的作用。
倫勃朗《蒂爾普教授的解剖課》
倫勃朗的繪畫恰恰就是吸收了舞臺劇光影效果的表現手法。他筆下的主要人物往往居于畫面中心位置,有一縷探照燈一般的光線照耀在他們身上,使他們活靈活現。而中心人物周邊,是沒有見到光的畫面,看著晦暗,不是那么引人注目。
像倫勃朗的幾幅代表作《蒂爾普教授的解剖課》,《達娜厄》,《夜巡》等作品,都是這種畫法。
倫勃朗《夜巡》
另一方面,倫勃朗喜歡在畫中使用大量的冷色調,如黑色、深藍色、咖啡色等,畫面整體給人冷艷、凝重的感覺,這主要源于他的生活一直漂泊不定,嘗盡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他把自己的人生遭遇都表現在畫面上了。
他的這種用繪畫表達自我情感的言說方式,跟我們中國畫中借景生情、托物言志的道理是一致的。